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林晨昨天出席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系列財經沙龍」時,在會上提出,金融科技可以改善內地中小企融資困難的問題,例如最近港大與內地的最大金融機構合作,製作一個動態的信用模型,有助降低中小企的債務違約率。●香港文匯報記者莊程敏、周曉菁
林晨指出,中小企業對內地經濟增長很重要,但往往面對融資困難。中小企缺乏在銀行授信中講的硬信息,像財務報表和抵押品項目,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金融業非常發達的國家,中小企業往往也是依靠軟信息,但在以前軟信息是沒法批量化去生成和處理的,因為可能基於一個信貸員跟一個中小企業長期的互相認識跟信任。現在所謂的金融科技所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讓這些軟信息達到批量化。他說,以港大與內地金融機構合作研發的動態信用模型為例,則可利用機器學習模型應用,並可以對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行業的宏觀景氣進行實時追蹤,提升風控效率。
建包含互聯網服務器數據庫
林晨續指,內地高峰期大約有4,000多個P2P平台,去年基本上已「清零」。他建議,首先要建立一個非常好的數據庫,該數據庫不僅僅應該是包含銀行的信貸信息,而且應該包含互聯網的一些服務器,互聯網上的一些數據,包括互聯網借貸等;第二,要對中心數據庫的使用權做一個非常明確的界定,因有些信息可能是個人非常敏感的信息,那麼要經過他個人同意才使用,「即是說如果在不在乎個人隱私的情況之下,你可能會享受到一個更低廉的融資成本。但如果不願意提供的話,可能就是相對成本要高一點。」第三,要建立什麼樣的企業能夠使用,如果不能夠使用這些數據的一些企業的話,它實際上是沒有自己的風控能力。
賈紅睿:銀行需積極轉型創新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代表,浦銀國際行政總裁賈紅睿表示,銀行只有積極向開放銀行轉型,才能在同業競爭中力爭上游。他舉例指,在零售業務端,浦發行正逐漸線上化、場景化,探索有效實現市場穿透、客戶下沉的經營方式;在企業業務端,則能主動進行產業互聯網創新,如在企業主動提出企業貸款前,銀行就能通過上下游數據和企業自身現金流,提前預判其潛在貸款需求,第一時間進行接洽,實現主動營銷。
賈紅睿認為,以銀行為主導的開放銀行是一個相對平衡的選擇,改變被動的角色,主動適應監管的要求,擁抱創新,擁抱各類場景,在場景中進行獲客、充實數據資產、進行產品創新等。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財經沙龍」由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大公文匯財經公關集團承辦,意在攜手大灣區政、商、學界以及其他各界有影響力的個人、團體、組織及機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相關領域人才之間的交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繁榮發展。出席是次活動的嘉賓,包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林晨,浦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青年與人才委員會副主任賈紅睿,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以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香港大公文匯財經公關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姜增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