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阮兆輝×伍卓賢 南音裊裊 「魂遊」迷離時空中

2021-06-12
●阮兆輝在《魂遊記》中。●阮兆輝在《魂遊記》中。

由「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2020/2021」所委約的音樂錄像《魂遊記》早前上線,難得地請來粵劇大老倌阮兆輝與流行歌手張敬軒跨界合作。在作曲家伍卓賢的操刀下,被阮兆輝笑稱為「高級安眠藥」的南音,與粵語流行曲巧妙相融,竟帶來了不一樣的迷離色彩。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賽馬會藝壇新勢力」提供

影片的一開始,古色古香的虎豹別墅中,南音藝人正說唱講古,鏡頭一轉,年輕女子在超級月亮的夜晚遭遇時空重疊的「靈異事件」。整個音樂錄像將南音與粵語流行曲巧妙結合,其中一段,阮兆輝的南音唱腔與張敬軒一唱一和,將音樂推上高潮。有趣的是,現在很多網絡流行曲或音樂剪輯中,都時興加入「戲腔」元素,刻意為歌曲營造「古風」氛圍,但《魂遊記》中南音與流行曲的水乳交融卻顯得現代又迷離,反而為這時空穿越的故事平添神秘註腳。

以傳統為錨

《魂遊記》由春暉粵藝工作坊與一桌兩椅慈善基金聯合製作。「輝哥掌握着傳統的界限,而我們亦想吸引新的觀眾。輝哥是很傳統的藝術家,但是很願意接受新事物,也肯和新的人合作。」策劃曾慕雪回憶創作的初始,說一遇到作曲家伍卓賢,她便覺得「對了」。「首先要不抗拒戲曲,對南音有興趣,又尊重傳統藝術。這很重要,因為很容易拿了這個(南音)去玩得很花巧,或者只是變成了某種元素,我們不想這樣。有輝哥在,傳統可以抓得緊些,但同時我們想發展一些新的內容。」

伍卓賢之前常和中樂合作,但嘗試南音卻是第一次。接到邀約後,他想,不如找一位流行歌手來合作,再加入戲劇元素。「因為現在不管是做流行音樂還是傳統音樂,畫面都很重要。因為現在大多數人是喜歡經由手機和電腦來聽音樂,看video。加上南音很多時候有敘事成分,比較可以在戲劇中去match到。」於是整個製作脫胎為音樂錄像,請來戲劇編劇黃詠詩編劇及作詞,張敬軒與阮兆輝一起演唱,錄像則由張蚊與陳品執導,更邀得《幻愛》女主角蔡思韻參與演出。「我和阿詩之前合作過多次,張敬軒和我和阿詩也都熟,私底下他其實非常喜歡南音和傳統藝術,很合適。」

「其實最陌生的就是我了!」阮兆輝笑道,「但我不擔心,我其實最喜歡嘗試、溝通的。你知道嗎,幾十年前,『蛙王』郭孟浩做過我的布景的。」阮兆輝笑得調皮,說自己接納所有的可能,「其實這個創作最重要的人是伍卓賢,因為他在音樂中把兩個年代合在一起,如果不能融合,那就是你有你做,我有我做,不行的。」

節奏、調性 交纏相容

這次的創作中,音樂是靈魂。伍卓賢說如果只是執着在傳統藝術的固有邊界上,那就做不成新東西。「首先不要怕被人罵。」他笑,乾脆放開手腳,再讓阮兆輝來把關、收緊。

伍卓賢介紹,《魂遊記》的音樂創作是由故事與文字開始的。一方面,南音「依字行腔」,很難脫離文字來架空創作音樂;另一方面,為了配合南音的這種創作特色與規律,流行曲的部分也歌詞先行。整個創作都建基於黃詠詩所創作的故事和歌詞之上。「我也盡量在這個很短的曲子裏面包含南音的不同形態。」伍卓賢說,「比如剛開始時是散板,第一段八拍一頓;後面則有流水板,又有四拍一頓。到了張敬軒加入的時候,連調式都變了。不同的節奏、不同的調式,聽起來像是濃縮了很多變化在其中。」

在樂器的使用上,除了保留南音慣用的箏與板外,伍卓賢還加入了結他等樂器,更特別加入了電子樂的元素。「尤其這個曲子有時空穿越的元素,用電子音樂主打,空間更大了。」

伍卓賢說,《魂遊記》難就難在如何拿捏分寸,「當流行樂和南音配合的時候,西樂上的調式怎麼去呈現,才能令到輝哥和軒仔的演唱有種交纏的感覺,這部分其實挺困難。不像平時流行樂的寫法,抒發感情為主,一坐下來,mood到了就寫。這次不行,音樂需要設計,難度就在此。」

板腔體碰上曲牌體

在創作開始時,阮兆輝最擔心的就是作品出來南音和流行曲像拼盤一樣拼在一起,「你是你我是我」,最後出來的成品二者融合得絲滑,他表示很驚喜。「這個曲子裏面的南音不古板,不是將南音硬搬進去。」最開始錄音時,他總想着盡力向時代曲的唱法去靠,結果張敬軒反而不買賬,直言最希望他像傳統南音那樣演繹,澀而稠,「就是一般賣唱的唱法,街頭藝人的唱法。得!我本來就是這種唱法呀。後來出來的效果反而好。」

阮兆輝形容,《魂遊記》就如同是板腔體碰上了曲牌體。「板腔體,所謂有板有腔,節拍對了,結束詞對了,就收貨,中間的旋律可以自己發揮。曲牌體呢,就是逐個音都是齊的,唱的時候要照足譜唱。」南音是板腔體,流行曲則像是曲牌體,忽而兩者要碰撞在一起,創作上「先擺字,再作譜」,這是創作者的智巧所在,亦是順勢而為,「不強求」。最後生成的效果,時而是喃喃自語,時而又像隔空對答。音樂錄像去到最後,張敬軒的唱腔中逐漸有了南音的味道,對照劇情中女子與過去自己的相遇與和解,貼合得很巧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