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採用了太陽能能源,而美國「毅力號」則採用同位素電池,不少網友都將這兩種火星車的能源加以比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就此表示,中國在嫦娥三號、四號上已對同位素技術等相關技術進行驗證。但是,如果「祝融號」火星使用同位素技術,一方面研究經費要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研製進度也很難匹配。至於到底是核源好還是太陽能更好,這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中國在這樣的時間和經費條件下實現火星車這樣的功能,「祝融號」目前就是最優方案。
用同位素技術需更高成熟度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表示,對於火星表面的能源獲取,由於太陽光光強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在火星表面採用同位素熱電能是比較理想的技術途徑和方案。中國在嫦娥三號、四號曾進行同位素熱電源的應用,而火星車之所以選擇太陽能,一方面是因為如果使用同位素熱電源,對火星車的規模要求更大一些。另一方面,如果同位素熱源作為主要或唯一的電能供應,對於這項技術的成熟度要求會更高一些。
創新技術減太陽能不確定性
孫澤洲表示,美國此前的「勇氣號」和「機遇號」也是以太陽能作為能源的供給方式,同樣取得很好的巡視效果,獲得很多科學探測結果。此次,「祝融號」使用太陽能,並針對太陽能在火星表面的不確定性,進行很多技術的創新,包括太陽能集熱器、減少灰塵附着、自動休眠喚醒等設置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