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粵港澳協同 提升灣區樞紐功能

2021-06-13
●「總體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點平台建設。圖為深圳市福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 新華社●「總體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點平台建設。圖為深圳市福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 新華社

深圳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示 2035建成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毛麗娟 深圳報道)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深圳市11日公布《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明確將「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園」作為2035年的城市願景,定位深圳的城市性質為「卓越的國家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規劃擬從三個層面實施「區域協同、打造灣區核心引擎」發展戰略,包括共建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加快建設深圳都市圈、高標準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丁強介紹, 此次總體規劃是深圳經濟特區40年以來第四版法定的總體規劃,也是國家規劃體制改革後第一部覆蓋全域全要素「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是深圳面向2035年長遠發展、統籌全市國土空間資源配置的綱領性文件。

「總體規劃」從十個方面闡釋了規劃內容,涉及戰略目標定位,區域協同、創新驅動、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統籌陸海等。

深港澳多領域合作 強化廣深聯動

在共建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方面,「總體規劃」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格局:全方位拓展和深化深港澳多領域務實合作;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前海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點平台建設,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協同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合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樞紐功能。

促進珠江口東西岸融合互動,加快跨珠江口通道規劃建設,提高與珠江西岸城市的聯通水平,加強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聯動發展,創新產業園區共建、產業梯度轉移、產業鏈協作機制。

「總體規劃」還提出發揮「一核一帶一區」主引擎作用,積極對接廣東沿海經濟帶,向東輻射汕潮揭都市圈並聯繫海峽西岸城市群,向西輻射湛茂都市圈並聯繫北部灣城市群。支持廣東北部生態發展區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

提升都市圈互聯互通水平

前述內容為深圳打造灣區核心引擎的對外合作發力點。在打造灣區核心引擎的「練內功」方面,「總體規劃」提出加快建設深圳都市圈,構建以深莞惠大都市區為主中心,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都市區、河源都市區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深圳都市圈空間格局;加強都市圈科技產業、教育文化、醫療壎矷B住房保障、社會管理、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深度合作,創新都市圈區域合作模式。同時將加快推進深圳第二機場、沿海高鐵通道等重大區域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加密都市圈城際軌道、公路網,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未來15年,深圳還將高標準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打造深圳都市圈副中心,統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深入探索可複製、易推廣的區域合作新模式。

到2035年新增200萬套住房

「總體規劃」還透露,到2035年,深圳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105平方公里,深圳常住人口規模1,900萬人,按照這個人數配置較高品質住房以及基礎教育設施;同時按照2,300萬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行政管理、醫療等公共服務和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在民生方面,加大居住空間供給,到2035年,新增各類住房200萬套以上,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公共住房比例不低於新增住房總套數的60%。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現代產業與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博士表示,深圳自身地域範圍狹小,新一輪發展面臨土地、產業空間承載力不足的現實問題。通過參與乃至主導區域協同發展,深圳的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總部經濟、市場化機制等優勢可以得到更好發揮和加強,產業腹地進一步拓寬,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要素資源配套在大灣區層面形成,在深圳自身加快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大灣區整體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