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祝融號』在火星表面巡視探測過程中,狀態比預期還好一些。」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近期以來,火星的天氣非常晴朗,這樣良好的環境狀態,也令火星車的探測效率高於預期。火星車的設計壽命為90天,目前幾乎可以肯定,「祝融號」將超期服役,相信可以進行更多的探測、獲取更多數據。
不過,孫澤洲也表示,雖然此次着陸火星的過程非常順利,但火星車在今後的探測中,必然會面臨沙塵和極端天氣的影響。他表示,面對火星表面的不確定性,科研人員已在設計上進行創新。例如,面對火星沙塵的影響,火星車的太陽翼具有一定的除塵功能,也就是當沙塵累積後,火星車可以啟動自清潔。如果遇到長時間的極端天氣,火星車還可以自主休眠,等待天氣轉好後,再自主喚醒。
「祝融號」今後的探測路線,已有初步規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劉建軍表示,根據科學家團隊和工程團隊協商,初步規劃「祝融號」火星車將往南行駛。他表示,「祝融號」的着陸點位於火星烏托邦平原的南部,很多科學家認為那裏有古海洋的海岸線,着陸點正好位於海岸線靠近海洋的位置,接下來往南走,正好是往陸地上前進,海拔不斷抬升,並且存在火山、溝槽等地質活動,通過這樣的巡視探測,能夠回答一些科學問題。
6科學載荷已開機獲取數據
劉建軍表示,火星車上搭載了火星車雷達、磁場探測儀、成分探測儀、氣象測量儀、多光譜相機和地形相機六種科學載荷。其中,表面磁場探測儀將是國際上首次在火星表面進行移動的磁場測量,獲得精細尺度的火星磁場信息。此外,國際上先進的火星車雷達和表面成分探測儀,將通過雙頻段全極化雷達獲取火星淺層結構,探測可能的地下水/冰分布。通過激光誘導光譜方式,可以獲取火星表面岩石的化學元素組成。
此外,多光譜相機、地形相機和氣象測量儀,將感知火星表面環境,測量火星表面溫度、氣壓、風速、風向和聲音。目前,6種科學儀器均已開機測試獲取探測數據,正在開展科學探測。科學家將圍繞水/冰活動、火山活動等關鍵科學問題,深入認識火星古環境特徵和演化,研究古火星的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