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4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0-21] 《通輸》變《通勝》

孟金瑤

 語言中的稱謂,普通話與廣東話的叫法有明顯差別,最容易混淆的莫過於「公公」、「婆婆」、「老爺」、「奶奶」這幾個稱呼。

 廣東人說「公公」、「婆婆」指的是「外公」、「外婆」;說「老爺」、「奶奶」指的是丈夫的「父親」和「母親」。而在普通話裡,稱丈夫的「父親」、「母親」作「公公」、「婆婆」;說「老爺」指的是「外公」、「奶奶」指的是「祖母」。

 「外父」、「外母」、「新抱」這些都是廣東話詞語,用普通話表達應分別說「岳父」或「丈人」、「岳母」或「丈母(娘)」和「媳婦」。

 有些稱謂普通話習慣加一個「子」字,例如「大伯」應說成「大伯子」,廣東話裡的「仔」多說成「小」,例如「姨仔」應說成「小姨」,「舅仔」應說成「小舅」,有些稱謂普通話習慣用疊詞,例如「叔叔」、「舅舅」、「姑姑」等。

 此外,詞彙差別亦反映在量詞方面。例如「一隻(塊)手錶」、「一條(座)橋」、「一部(台)電腦」、「一抽(嘟嚕)鎖(鑰)匙」、「一張(把)椅(子)」等,所使用的量詞都不盡相同。學習普通話時,必須特別留意。

 還有一個現象不可不提。在粵語,為了避免說一些不吉利的話,往往用一些吉利的字眼代替不吉利的字眼。例如:

 涼瓜(苦瓜)、豬潤(豬「肝」與「乾」字同音)、交吉(這裡的「吉」本指「空」,「空」與「凶」字同音),《通勝》明明是一本「書」,因與「輸」字同音,故意說成通「勝」。

 上述現象,不但普通話學習者要注意,普通話教師,尤其是不熟悉粵方言的老師應多了解廣東話與普通話在詞彙方面的差別;能更有效地輔導學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