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1] 「通識教育」上下貫通2500年
——這次教改的無限空間和風險
■洪清田 資深評論員
通識教育就是把眾多分割的重新統合,高度提升為知識論(Epistemology)的知識和方法論(Methodology)的方法。這不啻是整個香港對自己的存在,由不自覺走向文化自覺化。
「通識教育」上通五百年的現代性(Modernity)和「前現代」的中世紀和古希臘,下通「後現代」的資訊社會和全球一體化。「通識教育」上下貫通2500年、橫向貫通東西方。
香港在中西文明差距之間的處境
中國在西方「現代性」最盛時被西方踢開門戶,目前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比諸外國多一重考慮——香港在中西文明百年計的差距之間的處境。通識教育的第一關是進入過去五百年這個現代性的來歷,第二關是進入現在全球的「後現代性」,第三關是進入香港在中西文明差距之間的處境。
「前現代」的世界,文化、哲學和宗教堅持以人的總體性融入生存的大環境的總體性(Holism),不准把現象和現實分割,排斥片面化、向度化(Dimensionalization),以原始的總體性(Holistic)聲音、舞蹈、歌曲、語言、繪畫、雕塑、圖騰、祭祀、詩歌吟誦,體現現象和現實,融入大自然和社會的總體性。
「現代」的世界,把文化、哲學和宗教放進語言和文字,以語言和文字把總體性(Holism)千百萬倍壓縮,轉化為高度簡單的、一律的、抽象的聲音和線條,藉這些高度簡單的、一律的、抽象的語言和文字,把總體性按現實中的需要「向度化」(Dimensionalization)和「意念化」(Idealization),以及「參照系統化」(Parametization)和「數學化」(Mathematization),從而建成嚴密的理念和邏輯系統。世界的現象和現實的總體性(Holism),經過語言和文字的千百萬倍壓縮後,形成理念和邏輯系統,可以分分合合,片面轉化,從而建成嚴密的、可以如機器零件局部取代更新的「人造」總體性。這個人造總體性的現象、現實、真實、相、真理,可以由人分分合合,按人的意願重新組合和轉化。
「後現代」的「解重構」
「後現代」是質疑和拆卸現代化的「人造」總體性,把全社會的每個組成部分分分合合,按新的意願重新組合和轉化。「後現代」的「解構」和「重構」是一起進行的,而且是多元多向多出入點同時進行,形成「解重構」。
「後現代」的「解重構」,大量採納西方和東方「前現代」的文化、哲學和宗教的總體性(Holism),藉著原始的、沒被現代化規律化和模式化的聲音、舞蹈、歌曲、語言、繪畫、雕塑、圖騰、祭祀、詩歌吟誦,體現新的現象和現實,融入大自然和社會的總體性。按「現代」的認知,是不規則、不規範的。按「現代」的心理慣性和美學標準,「後現代」的「解重構」是混亂、「無厘頭」。
在西方主導下,「後現代」的「解重構」藉著資訊科技和全球一體化,橫掃東西方。
西學東漸與個體解放
這二百年,中國面臨2,500年未有的大變局,中華民族陷入近/現代史的空前的低點。但中國學西學,只學實物利益和知識,以集體的力量強攻實利和實學,不學個體化,個人還沒有從文化專制權威中解放出來,成為個人實體。一個人(國家領導或地方土皇帝)可以代表唯一總體性的客觀事實、客觀性、客觀規律,權力和組織凌駕客觀事實、客觀性、客觀規律,不在客觀事實、客觀性、客觀規律之下。
在這個馬克思所講的「亞細亞模式」中,個體一直被壓抑,不能解放,只有集體主義的「人」,沒有個體化的「人」。內部不理順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關係,內部繼續玩2,500年的心術權謀。學到的一些西方的科學和民主,宗教科學政治經濟社會組織,一一僵化,全是講集體化的「人」,不能講個體化的人,全以集體化的「人」代替個體化的「人」。科學和民主,宗教科學政治經濟社會組織,多數給罩上中國的大一統的專制心術權謀。
港通識教育的文化處境
在中國搞不搞現代化,學不學現代性的過去百多年,西方進入「後現代」和全球化。中國現在搞現代化,學現代性,正面對現代化和「後現代化」一起來的局面。目前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必然涉及香港在中西文明百年計的差距之間的處境。
香港百多年來借用(類)現代文明,在低水平應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擺脫傳統社會的道德主義,徹底世俗化,服膺經濟利益價值觀,另一方面個體化,讓個人自由、自主自立,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在這個大框架裡,香港的法治,行政、營商環境、競爭力躋身世界最前,達到世界級的效率和管治理水平,相對長治久安。但香港的文化自覺極低,而中國內地也排斥香港的文化自覺化。七年的港人治港,近乎在文化知識真空中進行。通識教育就是把眾多分割的重新統合,高度提升為知識論(Epistemology)的知識和方法論(Methodology)的方法。這不啻是整個香港對自己的存在,由不自覺走向文化自覺化。
通識教育的三重Paradigm Shift
通識教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Paradigm Shift,而且是三重Paradigm Shift:
(1)由香港十八、十九世紀形態的殖民教育,進入過去五百年人類現代化的過程,(2)由五百年來的現代性,進入現在全球的「後現代性」,(3)由香港現狀進入香港在中西文明差距之間的處境。推行通識教育,無不觸動這三重Paradigm Shift。特區政府和官員必須進入學科原理、跨學科原理、教育原理、社會變遷原理、知識論和文化哲學、香港的定位這些難題。
和「通識教育」直接間接有關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必然觸動下列基本理念和課題:
(1)「通識教育」的概念和原理、構思和方法學;
(2)各個學科和專業與「通識教育」的關係,怎樣從各個學科和專業的獨特性掌握「通識教育」的共通性和方法學:怎樣從各個學科、專業和體制看「通識教育」,從「通識教育」看各個學科、專業和體制;
(3)各個學科、專業和總體「通識教育」中,人、社會、時代和知識的關係,怎樣文理兼顧,怎樣以文學傳記的藝術式介紹各個學科、專業的理論和系統,怎樣以各個學科、專業的理論和系統體現文學藝術的內容;
(4)各個學科、專業和體制是怎樣走向分工分割的,各自的獨特性、結構及功能,演變過程,在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長短強弱;
(5)知識的發生和應用:「知識」的總體性及共通性,社會變遷過程、主要里程及人物與事件。(本專欄每周一見報)(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