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4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27] 營運模式決定「西九」成敗

■張志剛 香港發展論壇總幹事

 目前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的討論,相當多的議論都是講負面因素,而建設性和探索性的言論比較少。我覺得社會或媒介方面,在如何推動整個計劃發展成功方面,宜多關注。而我最關心的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營運模式,因為營運模式將決定整個計劃是成功還是失敗。

 營運模式可以有多種。其中一種最簡單,對政府也最方便的,就是政府賣地,然後拿賣地的錢去起康樂文化設施,再由政府繼續管理。

尖東模式達不到地標效果

 這就像現在尖東的模式一樣,賣完地後又起一個科學館等。但問題是政府不想要多一個尖東,達不到地標的效果。尖東模式是否成功,其實早有定評。其實要不要多一個尖東可以由市民去討論,如果市民覺得香港想要有多一個尖東,那便多一個尖東也無妨。如果市民都不想要一個尖東,那現在的這個模式就一定要有轉變。

 另一個模式就是可以批地給地產商,讓他們去起樓發展,然後由地產商起一部分的硬件,政府再拿出十幾億或幾十億成立一個基金委員會去運作。

 最後的一個模式就是,現在我們有條件去發展,但仍然希望由商業的方式去營運文化康樂的文娛設施。

另闢蹊徑的必要性

 以上述三個模式來比較,第三個模式可以給我們一些新的想法。因為現在做文娛康樂方面的事情,尤其是文化表演,絕大部分是由政府掏錢的。硬件是政府的,營運是政府管,錢也是政府掏的。我們看過往這種做法成功與否,便可感到另闢蹊徑的必要性。

 如果我們選擇第三個模式的話,我們希望發展商能夠以商業的角度去營運,就可以在文化管理方面加入一些商業的元素。就如李焯芬校長所說,這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證明是成功的。現在,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已經絕大部分是由政府包辦,是不是可以從新發展方向,能夠加入相當之多或一定部分的商業元素,用一種新的營運模式去做呢?

 但這不是由新的去代替舊的,而只是在香港的發展上,行多一條軌,去證明這個模式是否能夠成功。現在香港的發展有個新的優勢,就是旅遊事業可以給我們支持。就像星光大道,其實那裡甚麼都沒有,只不過是一個噱頭,但星光大道都行得通,那我們建設一個地標又行不行呢?星光大道這種形式可以維持多久呢?是否需要一種新的形式呢?

交由商業做須有規矩

 如果我們以現時由政府全權包辦的模式,而交由商業去做的話,那就要有規矩,規定要做些甚麼,一要有壓力,二要有吸引力。因為如果選擇第三個模式,我們能把這變成一個文化產業,是有錢賺的,這可以令他們有初步的動機去做好。而我相信這可以給香港一些新的啟發及經驗。(本文根據張志剛在「西九龍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