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7] 營運模式決定「西九」成敗
■張志剛 香港發展論壇總幹事
目前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的討論,相當多的議論都是講負面因素,而建設性和探索性的言論比較少。我覺得社會或媒介方面,在如何推動整個計劃發展成功方面,宜多關注。而我最關心的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營運模式,因為營運模式將決定整個計劃是成功還是失敗。
營運模式可以有多種。其中一種最簡單,對政府也最方便的,就是政府賣地,然後拿賣地的錢去起康樂文化設施,再由政府繼續管理。
尖東模式達不到地標效果
這就像現在尖東的模式一樣,賣完地後又起一個科學館等。但問題是政府不想要多一個尖東,達不到地標的效果。尖東模式是否成功,其實早有定評。其實要不要多一個尖東可以由市民去討論,如果市民覺得香港想要有多一個尖東,那便多一個尖東也無妨。如果市民都不想要一個尖東,那現在的這個模式就一定要有轉變。
另一個模式就是可以批地給地產商,讓他們去起樓發展,然後由地產商起一部分的硬件,政府再拿出十幾億或幾十億成立一個基金委員會去運作。
最後的一個模式就是,現在我們有條件去發展,但仍然希望由商業的方式去營運文化康樂的文娛設施。
另闢蹊徑的必要性
以上述三個模式來比較,第三個模式可以給我們一些新的想法。因為現在做文娛康樂方面的事情,尤其是文化表演,絕大部分是由政府掏錢的。硬件是政府的,營運是政府管,錢也是政府掏的。我們看過往這種做法成功與否,便可感到另闢蹊徑的必要性。
如果我們選擇第三個模式的話,我們希望發展商能夠以商業的角度去營運,就可以在文化管理方面加入一些商業的元素。就如李焯芬校長所說,這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證明是成功的。現在,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已經絕大部分是由政府包辦,是不是可以從新發展方向,能夠加入相當之多或一定部分的商業元素,用一種新的營運模式去做呢?
但這不是由新的去代替舊的,而只是在香港的發展上,行多一條軌,去證明這個模式是否能夠成功。現在香港的發展有個新的優勢,就是旅遊事業可以給我們支持。就像星光大道,其實那裡甚麼都沒有,只不過是一個噱頭,但星光大道都行得通,那我們建設一個地標又行不行呢?星光大道這種形式可以維持多久呢?是否需要一種新的形式呢?
交由商業做須有規矩
如果我們以現時由政府全權包辦的模式,而交由商業去做的話,那就要有規矩,規定要做些甚麼,一要有壓力,二要有吸引力。因為如果選擇第三個模式,我們能把這變成一個文化產業,是有錢賺的,這可以令他們有初步的動機去做好。而我相信這可以給香港一些新的啟發及經驗。(本文根據張志剛在「西九龍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