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文匯園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江往事:赤柱天后廟


http://www.wenweipo.com   [2005-01-07]
放大圖片

赤柱天后廟外景

黃家樑

 眾所周知,香港地處南海一隅,不少居民以捕魚為生,漁民在出海作業時要承受巨大的風險,為了風調雨順,大多敬拜天后以求神恩庇佑,所以本港的天后廟不但為數近百間,而且遍及各地。要數歷史悠久和具特色的天后廟,赤柱天后廟想必是其中之一。大家只要乘巴士到赤柱巴士總站下車,再沿赤柱大街步行約五分鐘,就會在新建的商場和居屋前見到一座古老建築物,那就是赤柱天后廟。

保存乾隆銅鐘

 赤柱天后廟建於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七六七年,距今約有二百年的歷史。廟內仍保留了一個創廟時鑄造的銅鐘,上刻乾隆三十二年的字樣,可以作為見證該廟歷史的文物。赤柱天后廟屬兩進式的建築,屋脊上有精美的雕刻,牆身塗上壁畫,可謂古色古香。該廟的建築本來非常宏偉,但一九六二年颱風溫黛襲港時,廟宇受到破壞,其後村民雖加以修繕,但新建築的傳統特色已大不如前。不過,該廟的文物非常豐富,門前擺放的香爐為道光年間古物,而廟內更有嘉慶二十四年的牌匾和木聯,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歷史氣息。

「赤色的木柱」是村名

 原來赤柱在明清時已有人居往,並且建立了赤柱村。關於「赤柱」一名的由來,歷來有多種說法,較為流行的有「赤色的木柱」的說法。有人說昔日的赤柱曾經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木棉樹,遠看就好像一根一根赤紅色的擎天巨柱,於是附近村民以「赤柱」為該村的名字。其實,明代時期的地圖已記載了「赤柱山」的名稱。到了清代的康熙年間,清政府已經在赤柱一地派兵駐守,設立「赤柱汛」,以防禦台灣的鄭成功。由此可見,赤柱村在明清時期已經存在,而且擁有接近四百年的歷史。

村落地形像螃蟹

 為甚麼赤柱的村民要興建天后廟呢?原來背後有一段關於風水之說的故事。據說赤柱村的地形像一隻蟹,而蟹是橫行的,所以風水不佳,對當地居民非常不利。因此,村民陳信澤與赤柱附近的漁民合資建成了這座廟宇,並選擇了「蟹眼」的位置作為廟址,以鎮壓巨蟹,為鄉中居民求取安寧。這段故事記載在上文提及的乾隆三十二年鑄造的銅鐘上,大家參觀時不妨細看。

一廟十數神

 值得一提的是,赤柱天后廟還有兩大特色。第一,廟內供奉的神只多達十數位,居於大殿正中的當然是天后,兩旁的神檯上分列的則有「關帝」、「車公」、「太歲」、「黃大仙」、「觀音」等為人熟悉的神只,信眾可以在不同的日子或神誕到廟內參拜,故該廟香火甚為鼎盛。此外,廟內更放有一塊老虎皮,該虎長六呎一吋,重二百四十磅,為一九四二年為印籍警察羅阿星在赤柱警署前所殺。當時正值日治時期,日軍為改善與村民的關係,決定把老虎皮放在廟內。如果大家不相信香港曾經有老虎出沒的話,就要到這所廟宇一睹這虎皮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