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4月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03] 和而不同:老友政見 南轅北轍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曾少妍

 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與45條關注組成員,早於80年代已一起活躍於香港法律界,當然「老友鬼鬼」,但談到政治立場,大家卻南轅北轍,分道揚鑣。胡漢清也承認雙方政見的確不同,但強調他們同樣是愛國的。

胡漢清:45條也愛國

 對於不少人標籤他「支持北京」,胡漢清承認自己較關注國家內部的工作,還分享了個人愛國情懷的由來。他表示,昔日在英國留學時,不單學習到一口流利的英國口音,而且飽受過當二等公民的滋味。他相信有關經歷,促使他為中國人的身份感到自豪,也明白不可輕易質詢自己的國家。

出發點相同 路途𥜝異\r

 對於同屬法律界的45條關注組與他的政見大相逕庭,胡漢清認為不代表他們不愛國,只是表達的形式不一樣。他相信他們同樣在立法會的平台上發揮作用。他還笑言:「湯家驊(見圖)是愛國的人,亦尊重中央的機制,大家的出發點一樣,只是路途不一。」

「法治已死」勿掛口邊

 胡漢清處處維護老友,但也提醒45條關注組,不能經常把「法治已死」掛在口邊。他強調在法律問題上,各人可以持有自己的理據,但斷不能當人家不接受自己的意見時,便說法治已死,因為這樣會把個人意見變成法律。他亦強調,動不動便聲言法治已死,會大大打擊外來投資者的信心,代價之沉重,是香港人共同承擔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