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1] 琴台客聚:聆粵調 勝金縷 放大圖片
孫中山和唐紹儀。(資料圖片)
龐眉生
廖仲愷有一首金縷曲,詞云:諷世依盲瞽,一聲聲、街談巷話,渾然成趣。香草美人知何託,歌哭憑君聽取。問覆瓿、文章幾許?瓦缶繁絃齊競響,繞樑間,三日猶難去。聆粵調,勝金縷。 曲終奚必周郎顧。且傳來,蠻音鴃舌,癡兒騃女,廿四橋簫吹明月,那抵低吟清賦。怕莫解、天涯淒苦。手抱琵琶遮半面,觸傷心、豈獨商人婦。珠海夜,漫如故。
此詞緣起,與他的胞兄廖恩燾有關。廖恩燾詩詞舊學,造詣極高。他有《懺盦詞》八卷,一代詞壇盟主朱彊村讀後,大讚他「胎息夢窗,潛氣內轉,專於順逆伸縮處求索消息,故非貌似七寶樓台者所可同年而語。至其驚采奇艷,則又得於尋常聽睹之外,江山文藻,助其縱橫,幾為倚聲家別開世界矣」。其受見推崇如此。
朱彊村本人是吳夢窗詞擁躉。廖恩燾雅愛夢窗、周邦彥、姜白石詞,其詞風亦相近。同時人陳海綃也是此一詞派高手。朱彊村推重廖、陳二人,良有以也。
但是,廖恩燾不沿此路推進,其著名作品《嬉笑集》、《新粵謳解心》皆以粵語入詩為文,別闢蹊徑,成為嶺南方言文學先行者。
《嬉笑集》凉楚項羽云:聲大條腰又咁粗,殺人放火亂糟糟,惡爺點忿嚟丟架,病佬唔彻就掟煲。兩隻公婆流出尿,八千人馬剩𡑔毛。吟詩睇白吟唔甩,跑到烏江就一刀。
嬉笑怒罵,令人捧腹。
他的《新粵謳解心》,無疑為仿招子庸之作,卻融入新思想新知識,自是慈悲為心,救世福音。梁啟超絕愛誦之,更予最高評價:皆絕世妙文,視子庸原作有過之無不及,實文界革命一驍將也。
廖恩燾出版《新粵謳解心》一書,胞弟廖仲愷大力支持,特填金縷曲一首,插入書內。詞中有句,街談巷話,渾然成趣。聆粵調,勝金縷。細味詞意,與梁啟超所言,詞旨彷彿相似。
此書封面題字,出自唐紹儀手筆。唐紹儀做過袁世凱時代內閣總理,卸任後仍為袁重用。袁想做大總統,與南方的孫文談判,派出的講數代表就是唐紹儀。唐為此書題寫封面字,當在晚年,退休後才有此閒情。
廖恩燾父親一向在美經商,廖恩燾少居美洲,長於英文,清末民初做外交工作,清朝做過駐古巴兼巴拿馬公使,北洋政府時又做過駐日公使。晚歲豹隱香港,一九五四年逝世,享年九十。
詩友曾希穎填木蘭花慢一首輓之,詞云:春歸琴已碎,枉滄海,覓成連。賸落日鑪峰,危亭樹影,到處啼鵑。淒然。翠微路窄,記燈臨清課幾蟬鳴。招手素雲黃藿,問他蓬島芝田。
鷗邊,今日定何年,陂外檢塵箋。羨平生曾是,聲家柳永,軺使張騫。誰傳水樓斷譜,數鶯飛三放恨難填。漫舉家山倦眼,馬塍花夢如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