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5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5-21] 詩情畫意:李白蒼涼雄壯《塞下曲》

放大圖片

李白

徐昌才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說起戍邊將士,人們自然容易聯想到諸如「鋼筋鐵骨」、「銅牆鐵壁」、「固若金湯」之類的詞語,似乎軍人天生就是一副凜然可敬,巋然不動的鐵石心腸。其實,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有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只不過,大敵當前,大局為重,保家衛國的那份神聖莊嚴暫時壓倒了思家念親的離愁苦怨而已。李白的名作《塞下曲》就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將士們這種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其景蒼涼,其情淒婉,其志豪壯,讀來激動人人肺腑。

 詩歌前面四句寫環境,抒心緒。五月的天山,白雪皚皚,千年不化,冷風嗖嗖,寒氣逼人。在內地,這可是一個百花盛開、亷紫嫣紅的美好季節。巧妙的對比凸現邊地的苦寒惡劣。「無花」二字雙關春風不到、萬物凋蔽的荒蕪蕭索,「五月」則又分明暗示天山一帶一年四季朔風凜冽、寒涼刺骨的氣候特點。一二句環境描寫烘托三四句的鄉思離愁。

 「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簡稱,暗含思鄉離別之苦怨。「笛中聞折柳」話外有音,意謂眼前春風不度,無柳可折,無花可賞,所有的離情別緒、鄉思愁恨都只好聞之於笛,戚戚於心了。這四句意脈貫通,一氣直下,措語天然,結意深婉。由此,我們感受到了邊關將士置身荒寒絕域的肌膚之痛和背井離鄉、思家念親的心靈煎熬,意境雄闊而蒼涼,情調淒婉而悲壯。

 詩歌後面四句描細節,狀豪情。五六兩句互文見義,描繪將士們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拂曉,鳴金擊鼓,整個軍隊步調一致,進退有度,軍紀嚴肅,氣氛緊張。只言「曉戰」,則見整日行軍,全天戰鬥的忙碌緊張。晚上,枕戈待旦,嚴陣以待,不說「宵眠枕玉鞍」,而說「宵眠抱玉鞍」,一字之易,緊張狀態尤為突出,似乎一當報警,戰士們便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

 這兩句只寫一「曉」一「宵」,略去全日生活,足見將士們征南戰北,縱橫馳騁,夜以繼日,奮戰不息的英勇頑強。七八兩句音情高亢,意願決絕,化用西漢介子傅的故事而又翻出新意,雄快有力,振奮人心。西漢時期,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次劫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子介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這兩句化用這一典故表達了邊塞將士殺敵報國,為國立功的愛國激情。

 「願」字與「直為」,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烘托出了將士們同仇敵愾,建功立業的精神氣概。後面四句描寫指揮若定、進退有度的戰鬥,描寫枕戈待旦、躍躍欲試的休息,描寫誓死奮戰、義無反顧的決絕,都讓人感到字裡行間充溢著一股無堅不摧、無戰不勝的豪邁激情,這股高亢激越、雄放有力的豪情完全壓倒了詩歌前面四句所描寫的艱難苦恨。讀著讀著,們會從荒寒苦痛的蒼涼中萌生一份堅強不屈的豪情,不為別的,只為李白筆下的鐵骨英雄!

《塞下曲六首》(其一)賞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