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5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5-21] 人物春秋:西楚霸王與草木結緣

放大圖片

項王手植槐於今日仍屹立不倒。(張用憲 攝)

張用憲 張向群

 無論是神州大地,還是旅居海外的炎黃子孫,無人不曉秦末起兵、掃滅暴秦自稱西楚霸王的項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拔山蓋世的英雄,仁慈為懷的義士卻與樹木花草結下不解之緣。

項羽生於梧桐巷

 梧桐,即桐樹。古東夷之有餘氏,以桐木為神樹,黃帝掌醫之臣即名「桐君」。祀少昊,乃以桐木作魚,而為祭物。時桐樹,即為社樹。古有桐國,即安徽桐城北。今浙江有桐鄉,福建有桐城,即「泉州」。又,春秋吳王夫差有「桐園」,在今句容。而齊地有桐臺。下相,有梧桐巷。梧桐,已與古地理、古文化、古民族,緊緊聯在一起。

 江蘇省宿遷市古有梧桐巷,是項羽出生地。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明萬曆年間《宿遷縣志》記:「宿遷,古為少昊遺虛,夏、周並徐,屬青州。戰國時期屬宋。秦置下相縣,名下相。」據考宿遷西郊古城即下相遺址。史志記述:「項羽生於梧桐巷」、「梧桐巷在新治(現址)南」、「長於下相即址。」有詩曰:「梧桐巷子舊塵沙,千年古槐映朝霞。不是當年除霸暴主,誰人來認霸王家。」顯然,梧桐巷是項羽的故里。

手植槐樹歷滄桑

 宿城南郊項里公園內,在英鳳閣後面有一株蒼老的古槐,樹下立碑曰:「項王手植槐」。項王手植槐距今二千一百多年,項羽雖然在楚漢相爭中戰敗,但是,江東父老對他仍寄予深切的同情和懷念。有詩證曰:「率子弟八千終酬大志,留槐花一樹好壯英風。」

 項王手植槐飽經滄桑。據《淮陰風物志》介紹:宋初,黃河奪泗入淮,下相城(今宿遷古城)堙圯,但項王故里的古槐幸存。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三年)知縣胡三俊立「項王故里」碑,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建「槐安亭」。據《宿遷縣志資料》記述:悠悠幾千年,項王手植槐「蓋古千幾經枯萎,側枝生成。」如今,古槐高十點二米,胸圍三百八十六厘米,主榦高一米中空可對弈,分二枝東西橫生,曾遇雷擊,西枝斷裂,又萌生新枝與東枝相伴,呈欲待叱卂風雲的主人返江東而臥之姿,栩栩如生。既是古樹,又是名木,列入國家一級保護。

 現在,項王故里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項王手植槐成為重要的活文物。一九八一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撥專款仿秦漢建築修葺,同時為項王手植槐掛牌、設欄、復壯。「請看老槐親手植,樹頭如響大王風」。吸引五大洲朋友,「過客爭看西楚人」。一九八四年仲春之際,胡耀邦視察宿遷時,把它稱作「天下第一槐」。

善解拆字惜花木

 相傳,項羽習武之後出門休閒,見鄰居拿著斧子要砍掉院內的桂花,便急忙上前問道:「大伯,這棵桂花長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砍?」滿頭銀髮的老漢淒楚地嘆了一聲說:「我家近幾年不景氣,原因在哪?想來想去想到這棵老桂花樹。樹是木,木立在四四方方的院內像『困』字,不吉利!」項羽聽了深感好笑,接過話茬說:「大伯,照你這麼說,砍掉樹,去掉『困』字,可是,還有人,四四方方的院內有『人』,豈不是囚犯『囚』字嗎?」老漢無言以對。

 繼而項羽解釋道:「大伯,你想想看,這幾年,我們這裡水災、旱災、蟲災等年年有,糧食歉收,加之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民不聊生,不景氣的何止你一家!」老漢聽後如夢初醒:「我老糊塗了,窮糊塗了,更氣糊塗了。毛籍子(項羽乳名),不是遇到你,祖上留下的這棵桂花樹將毀在我的手中,有罪啊!謝謝你,籍子(對項羽愛稱)!」

 這雖是傳說,二一○○多年來,項羽珍惜花木救桂的事,在中華大地上確是有口皆碑,世世代代傳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