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7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7-08] 捨命保古籍

放大圖片

 古書像訴說當年的大屠殺。

李佩瑜

 殘酷的種族屠殺奪去的不止是寶貴的生命,還有甚具歷史價值的珍貴書籍和手稿。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曾大規模逼遷亞美尼亞人。一九一五至一九一七年間,更殺害了150萬名亞美尼亞人,留下一道不可磨滅的瘡疤,然而土耳其至今仍否認有關的指控。

 今年是大屠殺事件的九十周年,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Yerevan) 展出珍貴的亞美尼亞古書藉,彷彿在對當年的屠殺作沉默的控訴。

古書分離 異鄉團圓

 亞美尼亞的古籍得以保存,背後都有各自的辛酸故事。Homilies of Mush是現存最大的亞美尼亞古籍,書本打開的闊度可達一米。在一九一五年被逼遷期間,一名亞美尼亞農婦於教堂的庭院找到這本已有八百歲的古書,但因為書本重達32公斤,唯有忍痛將書本割開,只帶走其中一半。

 幸好該書的「另一半」遇上一名正在撤退的俄羅斯軍官,書本最後得以避開戰火,於另一個教堂「重聚」,現在分開收藏。

 據估計,約有九千份罕有的古籍或手稿於亞美尼亞人被逼遷時遭破壞,現僅存於亞美尼亞古老手稿資料庫的三十多本古籍,相信都是由逃亡的農民所帶走的。

 其實,這些珍貴書籍的守護神往往不是知書識墨的讀書人,反而是文盲。雖然不懂文字,但他們明白這些文字記錄甚為重要,最值得欣賞的是他們寧願放棄自己的私人財產,也要帶著這些書逃亡,為保護國家的歷史文化作出很大的貢獻。

疑是挪亞古籍

 亞美尼亞位於高加索地區,相傳是舊約聖經中挪亞方舟於大洪水後的著陸之地,更有說法指該國首都埃里溫是由挪亞所建立。

 無論傳說是否屬實,亞美尼亞確是世界上首個將基督教列為國教的國家,其首都亦是古都之一,所以當地的古籍對基督教研究甚具意義。

 在土耳其清洗亞美尼亞時,有些土耳其軍人看中這古都的書籍,便偷偷將古籍賣予歐洲的收藏家。這成為古籍另一條「活命」的途徑。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亞美尼亞獨立成國,結束近百年寄人籬下的生活,陸續有古籍「回流返國」。

 這要歸功於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願意將古籍捐贈予亞美尼亞古籍資料庫。最近,一名剛去世收藏家的姊姊便被說服,將已遺失的十世紀亞美尼亞聖經僅存於世的一頁捐贈給資料庫。

 資料庫負責人期望,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收藏家願意捐出珍藏,為亞美尼亞的歷史文化回復昔日的光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