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8] 百家廊:怒江建壩議未休 放大圖片
雲南怒江抗日戰爭功勛橋──怒江惠通橋已退役。
梁婉玲
位於雲南的怒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三江並流」中的大河之一。在這個世界遺產地中,不論水生或陸生生態,均有著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極具生態及科學價值。由色邑達至中緬邊境的怒江中下游河段,全長七百四十二公里,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地處怒江流域的怒江州,則是中國經濟最不發達的七個少數民族地區之一。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其中超過四分三的山坡高於二十五度以上。近半居民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而當地交通並不方便,居民需以溜索過江。但萬一不小心,居民便會掉在江裡,喪失性命。
二○○三年八月十四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持評審了《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按照這個兩庫十三級規劃,將於雲南省的怒江𣳈僳族自治州、保山及德宏三個地區,建成十三級電站。然而,怒江的豐富資源與怒江洲的極度貧困,形成極大的矛盾,更引起了支持派及反對派對於建壩的強烈爭議。
建壩省能源助脫貧
對於這個歷時五年、耗費五百萬元的計劃,專家支持的原因有三。首先,世代居民為了生活,直接利用怒江的資源,如動植物、礦產,故怒江的原始生態早已被破壞。直至現在,即使政府在怒江建壩,那裡的植物、水生動物及陸生動物也不會受到影響。
有學者指出,怒江中下游海拔二千米以下沒有自然保護區,而在二千米以下,可以開墾的河谷或山坡都已被耕地、次生灌叢或草坡替代。陸生的物種,如獸類、鳥類、昆蟲等,則分布在二千米以上的自然保護區內並得到保護。除此之外,相比雲南餘下的五大水系,怒江魚類的種類是最少的。
其次的原因是建壩可節省能源。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二○○四年全國消耗的原煤達十九億噸,其中發電佔十一億噸。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電力專家陸佑楣表示,如果興建怒江水力發電站,每年可減少燃燒原煤六千萬噸,繼而減少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除了生態及能源的原因,專家認為建壩有助怒江州居民脫離貧窮。由於土地過於貧瘠,當地居民使用「刀耕火種」的耕種方法。他們放火燒林,藉以增加泥土的養分,有利耕種。同時,由於怒江州的氣候潮濕陰冷,居民需要砍伐大量樹木,以作家中火塘的燃料。若在怒江開發水力發電,居民便可以電代柴,防止珍貴的樹木被砍伐。
減低旅遊資源價值
反對建壩的人則與贊成者各執一詞。他們認為,水電站的建設必會破壞生態環境,受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大雪山和小黑山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怒江建壩將大大減低其旅遊資源、科學的價值,損害它的獨特性、自然性及完整性。
同時,他們不認同支持派所指的「有助脫貧」的說法,因為開發水力發電並不是幫助怒江州居民脫離貧窮的唯一及最好的方法。正因怒江有著豐富的資源,政府應好好保留怒江一帶的生態環境,開發旅遊業,有助改善當地的經濟。
雖然反對派均質疑怒江的生態環境會被破壞,但在完成《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時,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所等機構已對環境影響展開了一連串的專題研究,如:環境經濟影響評價及水生生態環境評價。經過各樣評估後,《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得以完成,並提出六條環境保護目標。
五千居民待安置
建壩最大的隱憂,是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會被淹沒,但政府承諾受影響的五千名居民將妥善安置。為了處理移民的發展問題,怒江州政府建議向移民提供補助—每人每年資助六百元,期限為三十年,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除了建壩造成激烈的爭論外,「反壩拆壩」又引起了另一番爭議。有人認為「全球已經進入拆壩時代」,故怒江中下游開發應被擱置。根據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林初學所說,所謂「拆壩」的理論,可以當作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已經停止建壩,故進入了「拆壩」的時代。
陸佑楣直言,很多人受了「反壩拆壩」的誤導,才會反對於怒江建壩。他以美國及法國作為例子,證明這說法純屬歪論。在美國,只有早期修建的低壩被拆除,而於數年內更會興建五十多座水壩。另外,水力發電對法國非常重要,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水力發電,故「拆壩」之說不攻自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