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06] 海闊天空:玄談不如格物

蘇狄嘉

 早幾年,內地來的朋友,臨走時候不免慨嘆贈言:「聞名不如見面,香港也不過如是!」

 我當然心有不甘,追問其故:「願聞其詳。」大概,我七情上面,雖然想擺出一副謙虛受教的姿態,卻是表情未到家,眼梢唇末流露了不忿,對方總是支吾以對,最多是引用一句:「內地過去是社會主義,如今走資。香港過去崇尚資本主義一套,今天卻是行社會主義了。」

 我對此說聽之久矣,並不贊同,覺得言過其甚。但是,這幾個月來,越來越心寒,越來越心急,我不斷反問自己:「香港一向是務實、實是求是的,從哪一天開始,竟然傾向於執著意識形態?」

 大家不要以為,中國傳統「務虛」,士大夫與知識分子只會「吹水」,不懂務實。其實,香港大學校訓「明德格物」四個字中的「格物」,並非是舶來的「來路」貨,而是道道地地的中國知識分子智慧結晶,只不過這一套說法不能搶佔主流,錯失機遇,令到歐洲人乘虛而入,超越了領先了千多年的中華文化。

 所謂「格物」,即宋儒所說的「格物致知」。顯淺的說,是天下萬物,一草一木,皆有其學問所在,每個人想追求學識,不妨從自身隔鄰的事物開始,只要專心觀察,必然有所觀察,有所得益。一則是明白了為什麼會這樣!或則是不明白,於是,便花點心思,考究為什麼會這樣?最後,又必然有所得。

 這個道理,其實就如鄧小平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反過來說,沒有實踐經驗的方法,不能盲從,始終會有意想不到的缺點,無關痛癢的,損失還可以在控制範圍之內;假若事關千秋萬世,可能就恨錯難返。屆時,大家就會問:「真的只爭朝夕?」

 細視香港社會近幾年紛擾不休,爭的其實不是實實在在的問題,而是一個理想的世界,大家認為,每個人天賦公平,自出娘胎便應該是公平的。

 話雖如此,但只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公平不是絕對的。每天世界上有幾億人發燒、不舒服,香港還是太平得很。有一天,無端傳出首富身子不適,股市未經查證便下瀉了幾個百分點。

 我並不鼓吹富有階級享有比一般人更多話事權,只是想點出一個大家視而不見的事實:「不管你贊成不贊成,有些人對社會的影響的確比其他人多一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