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21] 議員應顧全大局支持政改

 ■伍淑清 全國政協常委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立法會議員應該以香港市民之利益為依歸,拋棄成見,以包容之精神,顧全大局之態度,對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投下支持一票,讓香港的政制發展向前邁進,這才是立法會議員應有的態度。

 香港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歸祖國後,經歷了幾許風雨,已經有八年了。時間雖不長,但亦讓香港居民了解到中央政府對香港社會穩定,維護香港經濟增長之各方面的關懷。作為祖國一個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其他省市相比,香港是得天獨厚,我偶爾到其他省市拜訪,都聽到當地之部分領導羨慕中央政府對香港之關心及照顧,對香港六百多萬市民而言,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英方撤退時的部署

 在一九八三年鄧小平先生向當時港督麥理浩說要收回香港,麥理浩返香港後即對立法局、行政局說日後要向北看。他本人則立即趕赴英國提議訂立NATIONALITY ACT,將香港當時五百多萬市民赴英國之居留權立即取消,恐怕九七年前後大批香港人士湧到英國。根本英國亦明白他們在香港管治是「BORROWED TIME,BORROWED PLACE」,因此除了撤退時要表面漂亮一點,同時亦培養一批帶有英式或西方眼光之香港本土人士,讓他們以「民主」人士自居,為捍衛香港「民主自由」與中央政府抗衡。

 在彭定康時期這批人士更是重點栽培對象,到英國與國會議員會面,或到美國數次要求保護香港「民主」,到今天這種手段仍在運用,而且用「西方民主」抗衡中央政府,更有一種冥頑不靈、極為守舊及落後之思想—逢中必反,這是「井底之蛙」之見識!

政制發展要以適合香港為原則

 今天祖國——一個約十三億人口之國家,經過二十五年改革開放,經濟已非吳下阿蒙。而且甚多國內年青人(約三十多萬)在海外留學,已有十多萬返國成立企業,因此經濟已一日千里。甚多香港市民因不了解現在之情況而受本土政客誤導,堅持只有「西方民主」才適合香港,是與時代脫節。

 近日,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之政制改革亦是反應中央政府之「以人為本、務實態度」。因為香港民主發展是需要循序漸進,要以適合香港為原則,萬不能全盤參照西方模式。香港是中國之特別行政區,要配合整個國家之發展藍圖,因此才有「五十年不變」。在「一國兩制」之大前提下,由「港人治港」實行「高度自治」,即在香港內務事中自行管治,但對普選及其他政制改革必須得到中央首肯才行,不是特區政府或立法會能自行決定。

要有更成熟民主思維的人士參政議政

 因此如果部分議員為了個人之政治利益而不支持政制改革方案通過,這將是香港市民之損失,因為我們六百多萬市民之特別行政區應該有更開明、更民主、更務實之議員,應該以香港市民之利益為依歸,應該拋棄成見,以包容之精神,顧全大局之態度投支持票及幫助特區政府管治好香港。現在部分議員以「民主派」自居,根本無視香港民主發展需循序漸進,而妄想用「西方式民主」一蹴即就,一旦不合一己之私利而全部否決,這種行為亦反映議員對政治及民主認識膚淺之程度。如果日後這些議員繼續用這種冥頑不靈的態度針對特區政府,這是香港市民的悲哀,亦是港英政府在九七年後留下之後遺症。因為自五○年代起,在港英管治之教育中已經培養了一批自視以「西方」為標準之港人,不認同中華文化,甚至輕視中華文化之「無根」人士。港英管治教育是無國家觀念,無民族感情之精神,相信某些「民主派」議員都是這方面之表表者,如果他們不懂得珍惜中華文化,不了解自己是中國人之定位,我們又如何能夠讓他們清醒地支持特區政府、監督政府,推動政制改革方案,讓特區政府能夠向前邁進。這才是立法會議員應有態度,而不是針對中央政府,不尊重特區政府的策略。看來香港社會需要有更成熟民主思維的人士成為立法會議員,香港才有邁向民主之循序漸進的基礎。香港需要更多有現代「民主」認識之人士參政,才能真正發揮「港人治港」之精神,讓香港市民更能充分享受「一國兩制」之好處。(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