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建
春秋時期是一個改革的時代,而在法律方面做出了最偉大改革的,是鄭國的子產。
子產(?—前522),名僑,字子產,公孫氏。也稱公孫僑、公孫成子。他原來是鄭國的大夫,公元前543年出任執政大夫。
執政後他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編制戶籍,清查私人實際佔有的耕地,引起不滿情緒,流言說「孰殺子產,吾其與之」。但子產堅持實行改革,也不禁止國人在「鄉校」議論政治。過了3年,人們體會到確立地界後,私人土地權利得到保護,於是又有歌謠歌頌子產說,「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子產以後又進一步對私有土地徵稅,同時確認土地私有權。
子產最重要的貢獻是在公元前536年「作刑書」,毅然將法律公開,把法律全部文字鑄在一個銅鼎上,讓過往的人們可以觀看閱讀,而且也具有表示不輕易改變法律的決心。直到子產以前,各國的法律主要都是以口頭流傳的習慣法為主,遇到疑難案件,就由熟悉習慣法的貴族商量「臨事制刑」,決定處置辦法。子產這樣做,就等於是剝奪了貴族對於司法審判的壟斷,因此引起了強烈的反對聲浪。遠在晉國的著名大夫叔向,特意捎來一封長長的書信,指責子產這樣做是違背了「先王」的傳統,是使國家滅亡的徵兆,也會使自己受到斷子絕孫的報應。對於這樣的指責,子產只是回信說:我沒有才能,管不了子孫的事,「吾以救世也」。
在歷史傳說中,他也是個只憑聽到的哭聲就能偵破殺夫案的著名法官。傳說有一次他坐車經過一個工匠的聚居區,遠遠的聽見一個婦女的哭聲,他按住駕車人的手,要他停下,仔細聽了一會,就下令手下把那個婦女抓起來。一審問,果然那是個親手絞死丈夫的兇手。駕車人很是佩服,問他原因,子產說:「親人生病的時候,會感到憂慮;親人臨死時,會充滿恐懼;親人去世後,會感到哀傷。我聽出這個婦女的在丈夫死後的哭聲裡沒有哀愁,卻充滿恐懼,肯定心中有鬼。」
據說他執政21年,使得鄭國大治,「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做買賣的不討價還價,農民耕地互相讓出田埂,農具平時就放在田裡也沒人偷盜。
子產死以前囑咐繼任的子大叔(人名)說:「只有德行高的人才能以寬大政策來使民眾服從,否則還不如用兇猛的壓制政策為好。烈火熊熊,人們見了害怕,所以被火燒死的人很少;相反水看上去很柔順,人們喜歡玩水,所以淹死的人要多得多。當政要實行寬大政策是很難的。」孔子聽說子產的遺言,讚歎說:「子產講得太好了,政策寬大民眾就容易驕傲,就要用兇猛壓制來糾正;壓制過猛,民眾又會受傷害,再要以寬大政策來緩和。」孔子總結為:「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後世稱之為「寬猛相濟」的刑事政策,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的法官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