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改的核心問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25]

■梁美芬 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

 香港教育改革是必須的,但也要照顧教師的反應及承受能力,盡量以保持社會穩定及減少資源浪費為大前提,使學生直接受惠,那就可以事半功倍!

 星期天超過一萬多位老師遊行,抗議教改步伐過速,不能對症下藥,在遊行中更有人高呼要羅范椒芬下台,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及常任秘書長羅太頓時成為眾矢之的。這次教改大遊行為香港政府推行的教改敲響了最大的警鐘。無論教改的方向理論上如何可以行得通,教改最重要的還是看教師的反應及承受能力。

必須找出教改的核心問題

 當年宣布中大及科大合併的消息,並未在兩校進行全面諮詢;與私營公司比較,兩間大學合併所需要的工作可謂艱巨得多。合併牽涉到兩大教育機構的文化、架構、教員、科系、地理環境,最重要的還是學生的安排,絕對不是在「幻想的藍圖」中憑一紙行政指令可以辦到的。自那時開始,各大學對於政府推行的教改都抱著極大的保留態度。後來,又出現各中學在抱怨「變相強硬性」的「優質教育基金計劃」,很多主職教學的老師變成要學習寫研究報告,造成很多中學老師無所適從。申請到基金,必須盡快完成計劃;申請不到,又怕影響「飯碗」,這雙重壓力,再加上新增的考核計劃,確實有機會造成不少老師因壓力過大而出現精神崩潰。越負責任的老師,越容易因為工作不夠理想而對自己不滿,亦越容易因為學生成績不理想而自怨自艾。據說,最近自殺的一位數學老師,就是一位聲譽非常好的教育工作者,他寫的數學書備受讚賞;有家長曾致電給筆者說這位老師的書感染了很多學生,她因為這位老師的死而頹喪了好一段時間。我接到這位家長的電話後,頓然明白羅太的失言確實傷了不少人的心。政府斷然指責老師反對教改是為了「保飯碗的自私行為」是不合實況,只會更容易激起群眾的憤慨。

教改應以學生為本

 現時教改執行的路向不清晰,不能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質素的目標,徒令老師工作量激增,教師們大量的時間精力就耗費於教改的形式化文件和行政程序當中;而且改革在短時間內太多太雜太繁,令人無所適從。

 現時教師們的工作壓力已非單純來自教學方面,個人增值、課外活動、行政雜務等,不斷加重教師的擔子。諷刺的是,這些額外的工作目的本來是為了提升學校的名譽,以吸引更多學生報讀,或為了迎合教統局的改革指令而進行,卻到頭來使老師們沒有足夠時間花在學生身上。教改的著眼點應是在學生成績的好壞及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太多虛浮粉飾的工作,對提高學生的質素和成績於事無補,徒然增加教師壓力。

應盡快推行小班制

 多少年來,不少教育界人士呼籲政府考慮推行小班制,應從小學開始把老師與學生的比例減少。這個建議一直未被採納,過去幾年政府確實花了不少資源在教改的問題,但為何不從根本出發盡快推行小班制?很多國家的實踐均認為,小班教學的效果對學生來說好很多;連中國內地一些大城市亦在某些區份推行小班教學,特別培養優質學生。很多家長寧願支付更多的學費以提供自己小孩最佳的學習環境。

 香港教育改革是必須的,但應先培訓現有老師及把現有體制改為小班教學,這種轉變是最直接使學生受惠,且能盡量利用現有資源,不致令一些政府已花費大量資源培訓出來的老師無法發揮所長。教育改革應盡量以保持社會穩定及減少資源浪費為大前提,那就可以事半功倍!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