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卡 飛
瞄準香港藝術發展前景,香港浸會大學耗資逾一億元發展藝術教育,今年初成立全港首個視覺藝術院,還聘請了一個「不安現實」的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學者兼藝術家—萬青力教授,出任視覺藝術院總監。
1945年生於北京的萬青力,在加入浸大前,其實已在香港大學藝術學系工作了十六年。他1968年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史學士及中國畫碩士學位,並受教於美術界泰斗吳作人、李可染等人。他在中國畫研究院工作了幾年後,到美國深造,在堪薩斯大學取得藝術史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萬青力結合了中國藝術修養和美國正規學術訓練,很快便躍升為中國藝術史專家,曾被譽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權威。萬青力更曾參與《大英百科全書》(2001增訂版)中亞洲藝術篇的修訂工作。在藝術方面,萬青力曾在世界不同地方舉辦個展及參與團體展,畫作被北京及香港的博物館及畫廊收藏。
不過,若要論萬青力的藝術學養,不能不提他在去年出版的《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
清末以來的中國繪畫曾被康有為、徐悲鴻等評為「衰敗極矣」,萬青力卻獨排眾議,以12年時間、15萬字著述《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為中國畫史「平反」。
萬青力早從1992年起,就開始在《雄獅美術》雜誌發表研究成果,主張「從中國出發來看中國繪畫史」,希望重建19世紀中國繪畫史。萬青力認為,過去的藝術史多認為晚清自乾隆開始衰微,中國繪畫史也在乾隆退位後一直衰敗,萬青力卻堅持政治上的衰落,不代表藝術史的衰微,而政治的動亂,往往代表了藝術審美觀念和時代風格轉折的關鍵期,促成藝術的轉型。
他主張,19世紀的中國繪畫非但不衰落,反而為20世紀中國繪畫的發展奠定雄厚基礎,不了解19世紀中國繪畫的轉變,就無法理解20世紀中國繪畫成就。
萬青力以「一個時代的誤會」提出對19世紀中國繪畫的重新正視,闡述了由於當時「西學東漸」下引起中國知識分子濃烈的憂患意識,在西方現代文明的壓力下產生急於求變的心理,而使知識分子對包括繪畫在內的各種領域,產生全面性的批判乃至否定,而忽略了中國繪畫發展的傳承及時代養成的深層文化內涵,形成盲目的判斷和偏激的主張,反而戕害歷史的真相。
萬青力堂堂藝術家,卻又十分明白搞藝術也要面對現實。問及他對浸大視覺藝術學院學生的期望,他就表示要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要求學生有全面的發展,所以一年級生都要修讀藝術史、美學、國畫、陶瓷等基礎藝術課程,升上二年級時才選擇展覽設計、攝影技術,數碼電腦設計及媒體設計等主修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