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一個封號中的歷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15]
放大圖片

易 通

 將軍原本不是官名。戰國時,各國多以卿、大夫領軍。秦置將軍,掌征伐戰鬥,往往事訖即罷。至漢武帝時,戰事頻仍,將軍廣置,名位最高的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其次是前、後、左、右、中將軍,還有名目眾多的雜號將軍,如強弩將軍、拔胡將軍、浚稽將軍、貳師將軍、橫海將軍、樓船將軍、將屯將軍、護軍將軍等。伏波將軍即是這眾多雜號將軍中之一號,其命意為降伏波濤。

 第一位出任伏波將軍的即漢武帝時候的路博德。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相呂嘉發動叛亂,殺害漢朝使節和南越王趙興及王太后,武帝任命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楊僕為樓船將軍,率船隊十萬人會師番禺。次年冬,叛亂蕩平,漢朝在南越地區開置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終西漢王朝兩百餘年,伏波將軍僅此一人。路博德後來因犯事削爵貶官,以強弩都尉終。

馬援:男兒當馬革裹屍

 最著名的伏波將軍是東漢光武帝時候的馬援。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址郡雒將之女徵則、徵貳聚眾造反,攻取郡縣,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群起響應。徵則等佔據六十餘城自立為王。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時任虎賁中郎將的馬援為伏波將軍,段志為樓船將軍,發長沙、桂陽、零陵、蒼梧四郡兵一萬餘人南平交趾。軍至合浦,段志即病亡,馬援併統其軍,經一年多浴血奮戰,至十九年春,全殲徵則、徵貳,捷報傳京師,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馬援乘勝進擊九真,掃除叛軍餘黨殘部,嶺表肅清。馬援每攻取一縣一郡,即廢止苛政,完繕城廓,興修水利,撫境安民。建武二十年秋,馬援率部凱旋歸來,朝野故舊紛紛前往慶賀,馬援了無得意之情,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才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隨後又領命揮師出雁門。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蠻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將軍劉尚率萬人前往征討,竟遭全軍覆沒;次年,朝廷再派謁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馬成率軍前往,又連吃敗仗;於是馬援主動請纓。光武帝憐其年老,不許。馬援非常激動,像戰國時老將廉頗那樣,當場披甲上馬,一展雄姿。光武帝十分讚賞,令他率兵四萬平蠻。不幸出師未捷身先死,終為馬革裹屍還。令人歎息不已。

夏侯惇也曾為伏波將軍

 第三位受任伏波將軍的是漢末建安時候的陳登。陳登是廣陵一帶的豪強。曹操為對付呂布,任陳登為廣陵太守。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被殺,陳登因功加拜伏波將軍。

 繼陳登之後,建安時期還有一位伏波將軍,即人稱獨眼將軍的夏侯惇。建安九年,曹操掃平河北,夏侯惇以功遷伏波將軍,並繼續擔任河南尹(太守)。至建安二十四年拜為前將軍止,夏侯惇連任伏波將軍十五年,比馬伏波長一倍。

 曹魏立國後,還任命過四位伏波將軍:滿寵、甄像、孫禮、盧欽。其中甄像是魏明帝曹叡之母甄后的親侄子。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曹叡派他以伏波將軍的印信持節監諸將東征孫權,大軍方至,而孫權已退,甄像返還覆命,仍任射聲校尉,前後才兩三個月,大概是任期最短的伏波將軍。

葛洪:但愛神仙不愛官

 任期最長的伏波將軍是西晉的孫秀。孫秀本是吳主孫權四弟孫匡的嫡孫,時任東吳前將軍。孫皓上台後,猜忌宗室,殘害忠良。孫秀既是宗室至親,又手握重兵,駐守夏口重鎮,孫皓有如芒刺在背。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孫皓讓親信何定率五千人往夏口打獵。孫秀聞訊大驚,連夜攜帶家小隨從逃往晉朝。晉以孫秀為驃騎將軍,封會稽公。十年後,一片降幡出石頭,孫皓成了晉朝階下囚,孫秀以亡國支庶,降為伏波將軍,雖然將軍府衙依舊開,卻空有其名,已無軍可領。如此以往,竟至二十餘年,死而後已。

 晉代另外還有伏波將軍三人。著名的煉丹術士葛洪,年輕時參與平定石冰之亂,勝了一場小戰,便得了「伏波將軍」的封號,才二十剛出頭的小伙子,並不把它當一回事,竟棄印尋師學煉丹去了,後來著有《抱朴子》等書,宣傳他的神仙導養之法和煉製金丹之術。另外兩位伏波將軍,則都是晉軍都督陶侃手下的屬將,皆無可稱述。

最後由宦官所得

 最後的伏波將軍是南朝陳代的王飛禽。陳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正月,陳宣帝病故,太子陳叔寶尚未登基,太子次弟始興王陳叔陵發難,持剉藥刀襲殺太子,企圖取而代之,未能得逞,於是倉惶逃竄。眾追至街巷,將其刺倒在地。太監王飛禽也衝上前,拔刀朝倒地的陳叔陵連砍十數刀。事後論功行賞,王飛禽被封為伏波將軍。

 伏波將軍的稱號,由於馬援的功勳業績,數百年間噹噹作響。歷代王朝都十分珍重,不肯輕易授人。陳登以太守領郡兵,其後以賞功再加拜伏波將軍,用文官兼武職,即於其稱號已存降損之嫌。夏侯惇晚年屢恨伏波名號為漢官,多次請求撤換,後終如所願,伏波聲威又銷去了許多。孫秀由驃騎將軍降格為伏波將軍,加上他亡國支庶的身份和貳臣形象,使伏波聲名再度受損。葛洪得之太易,又棄之不顧,使伏波聲名損之又損。至陳代王飛禽以一宦者舉一小功而得封,則更為人所不齒,隋唐時所修《陳書》中直書「閹豎王飛禽」,足見人情之所惡。自陳之後,一千三、四百年間,再也找不到「伏波將軍」的蹤影了。後世提及伏波將軍者,唯念馬伏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