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數碼港
經歷98年的金融風暴後,99年3月,前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資訊科技的基建項目,協助本地企業轉盈,復甦經濟。政府在同年4月把數碼港的財務分析提交立法會,獲撥11億港元作基建費用。00年5月,政府與盈科數碼動力(後與香港電訊合併為現在的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簽定協議書,交由後者興建及管理數碼港。整個項目耗資約158億港元,港府豁免數碼港的78億港元地價,以及投資10億港元於鋼線灣的交通基建,其餘建築費用由電訊盈科一手包辦。數碼港落成啟用後,除住宅部分外的所有業權及管理權均交回港府,電訊盈科則可從住宅部分售樓獲利。
數碼港方案拍板後卻惹來多方抨擊,指這種官商合營的模式不符合不干預市場的原則,未經公開招標的做法亦對其他投資者不公平。在多方叫罵聲中,數碼港於2002年落成。港府本希望以成績證明一切,可惜隨著科網泡沫爆破,資訊業直插谷底,使原本承諾進駐數碼港的公司紛紛卻步。根據政府的數字,02年年底數碼港的出租率只有15%,隨後雖然穩步上揚,但直至05年初,租戶比例仍未過半。
一個本來人人看好的宏圖遠景,最後卻被譏為假大空的代表作。成敗論英雄本是無可厚非,但論成敗不應只重朝夕。楊偉雄指出,美國矽谷今日的光景,是經過差不多廿年時間,把多間大型科技公司,如蘋果、英特爾和微軟等,凝聚而成。
反觀數碼港由落成至今還未到四年。前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在上年初撰文回應各方批評時指出,數碼港定可展示本身的價值,作為香港的一分子,應給數碼港一個茁壯成長的機會。小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