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我們需要的是有為政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9-21]

■何亮亮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完全不干預經濟的政府是沒有的。夏鼎基的所謂積極不干預,只是一個幌子,掩蓋了港英在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時期低調宏觀調控的實質。今天,香港面對世界與內地的急速變遷,絕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有危機和憂患意識。政府在採納有利市場的方針的同時,主動研究如何結合政府及市場力量,貫徹「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締造最能支持經濟發展的環境。

 從揚棄「積極不干預」到提倡「大市場、小政府」,香港特區政府似乎完成了經濟政策乃至於宏觀政策的轉變,雖然就形式而言,只是文字表述的轉變。

港英的干預最成功之處在於誤導輿論

 其實深究起來,港英的「積極不干預」是一個神話。世界上沒有不干預經濟的政府,只是干預的程度和方式各有不同,從全能型無所不包的干預,到尊重市場規律但又不被市場左右的干預,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模式,每一種模式的產生都離不開為政者的具體背景和相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本上,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經過二戰後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相對於發展中國家和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都顯得比較成熟。

 完全不干預經濟的政府是沒有的。決定經濟發展的不是經濟本身,而是執政者,什麼樣的執政者決定了什麼樣的經濟。如果經濟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預,不管是什麼樣的干預,政府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有港英的體制,才有港英的經濟政策,才有港英時代的經濟發展。夏鼎基的所謂積極不干預,只是一個幌子,掩蓋了港英在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時期低調宏觀調控的實質,干預是絕對的,只是如何干預、何時干預以及干預程度的問題,應該說港英的干預最成功之處在於誤導輿論,使人民認為港英是「積極不干預」。人們一直認為港英時代香港經濟成功發展的秘訣是「積極不干預」,這是一個神話,現在還有人信這個神話。曾蔭權上周宣佈特區政府早已揚棄「積極不干預」,只是對事實的追認,是揚棄了一個神話,本來並沒有可非議之處,但卻引起了不少非議,本文無意分析這些非議。曾蔭權此舉試圖說明什麼,是筆者更加注意的。

改變政策是為適應社會急速變遷

 「積極不干預」不僅是經濟政策的遁詞,也是一種政治取態,是港英當局施政的一種風格,其產生和實施的時空背景已經完全不同,儘管它是一個神話,卻也被人們認同,以致於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成功的政策並以此要求和檢驗今日特區政府的施政。放棄這種前朝曲,不僅是放棄一個神話和口號,也是要建立一種新的施政理念和風格。這或許就是曾蔭權撰文希望表達的主旨。曾蔭權的文章提到,「積極不干預政策」不是非黑即白的政策。隨著香港的發展,經濟需要轉型,政府政策也不能一成不變。他指出,除了回應市場發展外,港府的另一經濟政策是維持「小政府」原則。政府在經濟中的基本角色,是為市場提供一個有效運作架構,並在市場運作明顯失調時採取行動。曾蔭權強調,肯定市場競爭重要性不表示政府可袖手旁觀,處於被動。香港面對世界與內地的急速變遷,在採納有利市場的方針的同時,必須要採取主動,研究如何結合政府及市場力量,貫徹「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締造最能支援經濟發展的環境。

有所作為才是判斷施政是否成功的標準

 什麼是大市場和小政府,也有其不清晰、不完整之處,特別是「小政府」的定義為何,頗具爭議性。香港特區政府以其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已經不能自稱是小政府了。所謂小,是指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而言。然而政府的作用不在大小,而在於作用的性質在多大程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一個無為的政府,再小也無用。判斷特區政府的施政是否成功,標準是其能否為香港的自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能否為香港經濟的轉型提供正確的方向和支援。也就是說,政府必須有所作為,積極干預只是一種手段。全球化時代和區域經濟整合是大勢所趨,中國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香港周邊地區包括珠三角和澳門經濟的轉型,都在挑戰香港,香港絕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有危機和憂患意識。曾蔭權近日的發言和文章都反映了這種危機和憂患意識,這是建立有為政府的第一步,是一個好的開始。 (本欄每周四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