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協助港商融入內地產業提升進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17]

馬 力 民建聯主席 立法會議員

 珠三角以至整個內地,都不可能長期維持低技術、高消耗的生產方式,產業提升是遲早要走的一步。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把握這個趨勢,加強和內地合作,協助港商提升生產技術和產品創新。同時,在內地有重大工商業法規或政策出台前,港府也應盡早和港商進行溝通,讓他們有足夠的緩衝期,可以及時作出應變。

 近年內地在經濟建設中強調科學的發展觀,也就是強調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優化產業結構,以及自主創新等。例如港商投資最多的廣東省,一直大力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去年重工業佔產業結構中的比例已上升到五成六,與此同時,在進出口貿易、稅務及政策優惠等方面也逐步加強控制,以配合節能和環保的目標,加上勞工成本上升、勞工短缺問題經常出現,這些情況都令港商在當地經營的傳統產業時面對巨大的困難。

國家加大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力度

 例如,最近中央出台新政策,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加工貿易的出口退稅,同時禁止一批加工貿易原材料的進口,涉及四百多種商品,並分階段擴大到一千六百種。由這個政策可以看到,國家有明確的意圖,限制發展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工業;有關政策又規定,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退稅率不減反增,很明顯,這是旨在提升內地工業結構的舉措。

 毫無疑問,珠三角以至整個內地,都不可能長期維持低技術、高消耗的生產方式,繼續做低增值的世界工廠,產業提升是遲早要走的一步。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把握這個趨勢,加強和內地合作,更多地投入科研開發,協助港商提升生產技術和產品創新。同時,特區政府也應該擔當橋樑角色,在內地有重大工商業法規或政策出台前,盡早和港商進行溝通,讓他們有足夠的緩衝期,可以及時作出應變,調整經營發展策略。

政策調整港資企業難適應

 以這次五個國家部委聯合出台的新政策為例,在九月十四日對外公佈,第二天就立即實施,事出突然,令港商措手不及。政策中影響最大的,是大批生產原材料被禁進口,間接令企業生產陷於停頓。同時,部分廠家與買家簽訂新合同後,突然面對新政策條文,無法進口料件進行生產,亦有可能需要承擔巨額賠償。

 其次,取消及降低出口退稅的規定,涉及不少生產原材料,受影響的不只相關的來料加工企業,其他配套行業及其上、下游廠家亦受到牽連,影響廣泛。以往由於有優惠的出口退稅政策,從事來料加工貿易的企業實際需要繳付百分之四的增值稅,但新政策大幅降低甚至取消退稅,令企業需要繳付的增值稅突增至百分之六至十七。加工貿易利潤微薄,加上企業需預先繳納大幅增加的增值稅,鎖死大量流動資金,因此新政策的影響並非所有港資加工企業所能承受。業界悲觀估計,約有一半的企業可能要結束經營。

與中央政府加強溝通造福港商

 因此,民建聯十分關注港商所面對的處境,並積極和內地有關部門聯繫,爭取有關政策在執行上有適當的緩衝期,以便港資企業可以適應調整,一方面配合內地產業提升的方向,一方面繼續生存發展。值得高興的是,透過各方努力,中央政府已經因應廠商的意見,將政策的實施日期推遲到這個月的二十二日,並且讓企業有一年的過渡期,同時也重新擬定了禁止進口商品的種類。相信這項政策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減少對廠商的衝擊。

 香港要配合泛珠三角的發展,成為製造業的後勤服務中心,特區政府就不能任由投資內地的港商自生自滅。因此,港商在內地遇到政策方面的困難,特區政府也有責任從旁協助。事實上,由特區政府出面,積極和內地有關部門加強溝通,為港商提供政策訊息,並爭取合理的政策實施安排,成效也會更大。筆者期望特區政府今後不斷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從而更好地幫助港商融入內地產業提升的過程。(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