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利用國際平台助民營企業「走出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21]

伍淑清 全國政協常委

 民營企業「走出去」不僅是擴大內需、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面對經濟日益全球化的客觀要求;不僅是應對加入WTO的重要措施,也是對外開放進程中進一步提升的必然選擇;不僅是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創新能力、調整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民間外交、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重要渠道。我們應更加努力,考察、了解、熟悉和駕馭國際市場的規則和慣例,更好地實施這一重大戰略。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自1980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年均9.4%的增速,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6位。與此同時,以民營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主體,已經成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國商務領域中的地位和影響發生了質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民營企業的進出口潛力得到逐步釋放。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1至8月,民營企業出口1315億美元,增長41.4%,高於國有企業32個百分點,高於外資企業14個百分點,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22%。

 2)民營企業從事國際貿易,異軍突起。2000年,從事進出口的民營企業僅6100家,到2005年已經擴大到61400家,其中私營企業56000家,集體企業5400家。

 3)民營企業的貿易行為主要是採用一般貿易方式,這與我國總體的貿易方式結構截然不同。2005年,民營企業一般貿易出口1174億美元,佔民營企業總出口的79%,加工貿易出口230億美元,佔15%。而2005年我國總體出口中,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的比重是41%和55%。

 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營企業「走出去」條件正在逐步成熟,可以預見,在未來的5到10年內,將形成一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高潮。「走出去」不僅是擴大內需、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面對經濟日益全球化的客觀要求;不僅是應對加入WTO的重要措施,也是對外開放進程中進一步提升的必然選擇;不僅是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創新能力、調整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民間外交、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重要渠道。我們應更加努力,考察、了解、熟悉和駕馭國際市場的規則和慣例,更好地實施這一重大戰略。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作為港方投資的代表,我直接參與了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001號誕生的全過程,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給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對於如何讓企業「走出去」頗有些心得,主要有以下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與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合作,促進在不同層面上的經濟合作與貿易往來,使其盡快地與國際接軌。

 民營企業「走出去」,要依靠國家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走出去」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各項政策措施,還可以利用一些國際經濟組織這樣的平台,促進我國民營企業的對外交往。

 總部設在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是一個非贏利、非政治的國際經濟組織。目前,中國的很多城市是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的成員。該組織的宗旨是幫助其成員成功地創立和經營世貿中心。通過定期的研討會、在定期和特別會議期間的講習班、專家現場諮詢、八個執行委員會、一系列參考手冊和其他文件等,將遍佈在世界各地企業聯繫在一起。在全球80個國家286個世貿中心網絡中,他們屬於最具價值的環節。每一個世貿中心都擁有一批附屬的當地會員、商會、貿易促進會、貿易協會和類似的組織。所有這些組織加在一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大家庭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有75萬多企業。

 例如,世貿中心的南京會員將會為其他世貿中心協會的會員提供很多聯絡的機會。當南京的一家企業需要「走出去」時,通過南京的世貿中心就能隨時打電話給那個國家的世貿中心尋求幫助。這種互惠的機制是世貿中心協會成員所享有的重要優待。這意味著任何世貿中心的一個成員便自動成為所有世貿中心的一個成員。通過這種過程,世貿中心服務的質量不斷地加以改進提高,來自遙遠地方的世貿中心成員也會得到高質量的專業幫助。

 二、應該深入研究和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在融資、信息、港口和研發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這個自由港的平台作用。

 充分發揮香港這個通曉中西方文化的大都市作為離岸經濟體的作用,是內地與香港間互補雙贏的體現。據統計,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有78家在香港經營,最大的500強企業有超過60%在港設立辦事處,3,000多家跨國企業在港有分公司。此外,內地進出口貿易有30%通過香港進行,內地吸引外資5,000多億美元中也有50%來自香港。不僅如此,香港的很多金融機構在世界各地有著自己的完善網絡。

 與香港具有的比較完善的現代經濟理念、制度以及海外投資經驗相比,內地企業則大多有著較大差距,沒有真正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企業理念和制度。近幾年,在協助內地中小企業「走出去」時,我也深感這些企業的老闆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和家族式企業,他們很為難,在「走出去」過程中經常遇到不少困難,很迷茫,加上內地與國外文化、宗教、風土人情等都不盡相同,確實需要香港這個「自由港」給予具體的支持和幫助。如果這些企業不熟練地掌握國際規則,沒有制定適合所在國長遠發展策略就匆忙出去闖蕩,難免會碰壁甚至失敗。

 三、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準備去投資國家的具體情況,下功夫了解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既要注重國家、企業投資戰略,又要注重培訓人才戰略。

 民營企業產權清晰、機制靈活、市場適應能力強,具有獨到的優勢。從過去在境外開小店舖,發展到投資辦廠、設研發中心、參與境外資源合作開發,「走出去」的形式逐步多樣化、高級化。

 但是,民營企業還應該著力了解去投資所在國的情況,從戰略高度去了解和比較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要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消除一些國家對我們民營企業的擔心,包括介紹我們改革開放的切身體會。當初我國剛開放的時候,內地很多人也曾有過這樣那樣的擔心,但人們逐漸地發現,外來投資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管理,解決了產品供不應求的問題,提升了產品水平,同時還帶來稅收、解決就業,從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

 同時,還要遵循國際慣例,熟悉國際市場的變化規律,規範企業經營秩序,避免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建立和完善境外中資企業協調機制。有條件的話,嘗試與具有相當實力和條件的發展中國家合作,建立境外民營企業的孵化器。

 實踐證明,企業走出去還必須注重培養人才戰略的實施,著力培養自己的人才,同時善用當地的人才資源。要走得出去,走得成功,就要研究本土市場的消費需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其消費心理是有差異的。這就需要用好當地人才,發揮其對當地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個性化消費需求的了解,在產品開發、市場推廣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形成競爭優勢,從而快速佔領當地市場。

 「走出去」應該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企業以建設者身份,憑藉著勤勞、智慧和進取,通過自身的發展和充實,對和諧世界的構建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所做出的積極貢獻。我相信,再過幾十年,經過在座各位和全體中國人共同奮鬥,我們對於世界和平和發展的貢獻一定會更加巨大!我們一定會以更大的實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是伍淑清女士於南京出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論壇的發言稿。)(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