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7年2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臘八碎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06]
放大圖片

 ■臘八粥的配料

 ■鄒萬銀

 「臘八節」是陰曆十二月初八,民間於此日喜喝「臘八粥」。神話傳說中,有「赤頭打鬼」的風俗,由來很久遠了。黃帝之孫顓頊氏是上古五帝之一,其子死後,成為鬼魂,嗜好恐嚇兒童作樂。人們為了保護兒童,用赤豆(即紅小豆,一種糧食)打其鬼魂,以避鬼迎安,待鬼走後,再拾起地下的豆子熬粥喝,因時在臘月初八日,以後人們就叫「臘八粥」了。

 確實有史書記載,喝臘八粥始於北宋時期。《天中記》載:「宋時東京(按:即國都開封)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

 把臘月初八日作為節日,始於秦始皇帝。當然,這個節日主要活動是為了祭祀先祖神靈。《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逐疫。」又據《史記.秦本記》載:「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月嘉平。」

 這「嘉平」二字,就是年終最後一個月,而這個月要大祭祖先,追念先人,祈禱神靈。《禮傳》《風俗通》都載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皆於冬日行之,漢曰臘臘,行於歲終之月。」秦始皇則改為「臘月嘉平」。

 古代人們去野外獵狩禽獸,用於祭祀,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自南北朝開始,又把臘月初八定為「祭日」,是因為祭祀「八神」定於初八日。八神者,據《漢書.郊祀志》載:「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陰主、五曰陽主、六曰日主、七曰月主、八曰四時主」,固定臘月初八日為臘八節。

 以詩歌吟凉臘八節的詩章,最早見於魏末晉初詩人裴秀所作《大臘》詩:「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報勤伊何,農功是功……有肉如丘,有酒有泉。有肴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鳳協調,降祉白天……與民優游,享壽萬年。」總體看此詩,是在祭祀時,向神靈報告,物產豐富、社會和諧、祈求來年萬事祥和之意。

 詩聖杜甫《臘日》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詩中大意是:想在這臘八良辰,徹夜酣飲,怎奈是朝中重臣(杜甫時任工部拾遺),不能擅離職守,應盡職盡責。詩聖就是「聖」,不比太白詩仙「道臣乃是酒中仙」有詔不奉「仙」也。

 綜上所述,臘八節是個傳統民族祥和的節日,有頗多的文化內涵。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重大作用,對傳統思想或信仰是一個見證,我們應當珍惜它。

 不妨再談一下獄神廟:封建社會的牢獄是允許囚犯在臘八節這一天祭祀獄神的。獄神廟建在監獄中,獄神是舜帝時的賢神皋陶(陶字不讀桃,此處讀搖字),他是獄官之長,獄神手指捋鬚,神態智慧慈祥。封建社會總的說來是吏治腐敗、司法黑暗,監獄就是地獄。然而畢竟還有一個小空間,無論是犯人初獄,還是待判犯,或是已判犯,即將斬決犯,都允許到獄神廟裡,向藹然可親的獄神頂禮跪拜進行心靈交流。京戲裡有一齣《蘇三起解》,在押解蘇三轉移時,就要拜獄神。犯人們在臘八節暫時超越司法制裁,祈求神靈保佑。逢凶化吉,或者能沉冤昭雪、無罪開釋,或雖然罪有應得,也祈求少受酷刑折磨,得到寬恕,縱使已判死刑也求個來生保障。

 臘八節雖然陳舊,但人們喜歡它,儘管現代社會改變著其內在含義。這是數千年來融進了人們血脈,是文化的積澱,沒了這樣的內容,就少了民族的「年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