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深圳河在工程後的文錦渡下游段河道,明顯較前擴闊。照片由渠務署提供
【本報訊】(記者 梁嘉儀)歷經10年的深圳河治理工程終於完工,全長18公里的河道經拉直、擴闊和挖深後,足可抵禦50年一遇暴雨,使新界包括北區及深圳市逾130萬人免受水災之苦。渠務署表示,兩地政府會陸續開展深圳河水質改善工程,共同清理淤泥及積聚的垃圾,以減少河水排放到后海灣時引致的污染。
用來改善新界北區和深圳市雨季水浸災害的深圳河治理工程,始於1995年,共分3期進行,耗資約16億元。自工程進行後,港深兩地水淹情況大大改善,新界北區的水淹黑點,由1995年的18個減至現時6個,包括文錦渡關卡以東支路、梧桐河附近高埔簡頭村、古洞石仔嶺、平原河老鼠嶺、北區平原河簡頭圍、北區丙崗。
廖秀冬:利港深兩地經濟
渠務署署長黃志強出席昨日的「港深聯合治理深圳河3期工程完工典禮」時稱,近年港深兩地都未有引發嚴重水淹,打鼓嶺的水淹問題也得到解決,深圳水庫排洪也不會引起水淹問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工程有助防洪,更可使兩地交通運輸不會再因水淹問題而中斷,為港深兩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工程解決深圳河載洪能力低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其水質差,令人擔心深圳河流量加大,水經支路流到后海灣,會加劇污染情況。渠務署助理署長徐偉表示,兩地政府會重點處理河道清理問題,會共同清理淤泥及積聚的垃圾。他強調,深圳河流量加大,不代表水中污染物增多,相信對后海灣水質無影響。
徐偉補充,兩地政府已進行截流工程,以收集污水,進行水質清理。內地方面,深圳市水務局局長蔣尊玉表示,近幾年來,深圳市大力實施污水截排和污水處理廠工程,改善深圳河水質,但是河口淤積、底泥污染、水質問題仍然嚴重,未來會繼續重點做好水質治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