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本特區護照可走天涯。這個旅行團清一色使用香港特區護照。本報記者曾慶威 攝
■本報記者:林賽香
如果說,護照代表持有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那麼420萬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已用行動向世界宣示:「我們是中國.香港人!」如果說,免簽證安排是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地位的肯定,那麼134個給予香港特區護照免簽證的國家及地區,已給回歸後的香港投下了信任票。被譽為「特區護照之父」的前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黃威文說得好:「特區護照承載了香港人的智慧。我們開拓了許多護照製作技術、設計上的新領域,連英國的BNO都要效仿。因此,誰說香港特區護照低人一等?它足以令香港人通行世界、吐氣揚眉。」
10年時間,可令一棵小樹長成棟樑,也可讓一個少年完成學業。然而,黃威文和他的團隊,則用10年的時間來證明:「新生的香港特區護照,一定廣受歡迎」。肩負這個關乎國家和香港榮辱的重擔,黃威文10年來銀髮增生,個人計劃一次次擱置,但他不僅無悔,更滿懷自豪地強調:「特區護照,改變了我的一生!」
幕後功臣:護照繫港榮辱
1995年是黃威文人生的轉捩點,45歲的他,原計劃在這年提前退休、到澳洲與家人團聚,沒料到推行第一代特區護照的命令,會比自己遞交退休申請書還要來得快。「收到這個任務時,我內心都有掙扎。當時我想,如果接受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我不能半途離開,因為這不單是我個人或入境處的事,而是國家使命,關乎國家和香港榮辱,不容有失。」
從零關始 難度前無古人
他深知,這項任務絕非輕易,因為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這是香港第一次印製護照,印製第一本真正屬於中國.香港的護照。我們完全沒有經驗,就算之前我們曾經為英國發護照,但都只是發行,不用印製。」沒有前人的經驗、沒有技術基礎,加上時間緊逼,又身處中、英政府的夾縫之間,難度可謂前無古人。但黃威文與他帶領的入境處團隊,憑著「一定得」的雄心,接下了這項重任。
1995年年中,中國外交部公佈了特區護照的樣版,定下了護照的框架。從此,以保安問題為核心的具體工作,就落在黃威文領導的團隊身上。他緊握拳頭說:「它是一本有承擔的護照,爭取免簽證是它的目標和承諾;於是我們的責任就是做一本安全、可靠的護照。我不會讓其他國家有任何技術上的藉口,拒絕給予免簽證。」
事實上,追求安全、可靠是一個無止境的歷程,照搬別人的技術無法滿足黃威文的要求。他說:「當時外國有好多技術,都有改良的空間,於是我們每日的工作就是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自創「多士爐」 BNO也跟風
艱苦的鑽研,令黃威文成功開拓證件界的「新大陸」,其中載有個人資料的護照底頁製作過程最教他難忘。
他解釋,這一頁是特區護照的靈魂,製作程序繁複,先要以激光在膠底印上個人資料,再以當時廣為外國採用的滾筒式過膠機,把膠底燙在證件底頁,最後再燙上膠片。但由於過膠機接觸點的缺陷,印有個人資料的膠底經常在過膠時出現「斷字」,耗損率高達5成以上。黃威文嘗試將滾筒式過膠機改良,但多次試驗效果都不好。於是,他索性捨棄滾筒式設計,自創「多士爐」過膠機,將膠底平面式放入「多士爐」燙印,解決接觸不良的問題,「這項革命性的過膠技術,創了先河,之後連英國BNO和中國護照也採用。」
風行10載 防偽技術卓越
香港特區護照的過人之處,還有「照片內置個人資料」技術。小小的照片放在特製膠片下,能倒映出持有人的個人資料,「我們的特區護照有許多防偽技術,至今仍未被偽證集團破解,這就是其中一項。由1997年推出,到現在第一代特區護照陸續退役,整整10年,偽證集團從未能成功仿冒,證明『中國人做事係得既』。」
或許,時間是最好的X-光機,在其映照之下,是優是劣無可循形。十載光陰,不論是保安、技術還是人心,特區護照該贏的都贏盡了;十載光陰,亦讓黃威文35年的公僕生涯更富意義。繼第一代特區護照後,開發e-道、容貌辨認系統和智能身份證等挑戰接踵而來,驚喜、樂趣和滿足,已不斷從工作中獲得。
今年,黃威文終帶著「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殊榮、「證件專家」美譽,和一頭用10年時間染成的白髮退下入境處的崗位。但他說自己仍心繫香江,原因?始終是老掉了牙的那一句:「生於斯長於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