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林丰:「光」的啟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4]
放大圖片

Photo By Milena Mihaylova

 近年來,華裔音樂家在古典樂壇的發展頗受注目。在本港的各種音樂會中,華裔作曲家亦越來越受到重視,古典樂壇已不為西方專美。

 在香港管弦樂團最近發布的07/08樂季的新計劃中,華裔作曲家的名字多了起來。除了本地作曲家陳慶恩為港樂及黃安源、黃晨達兩位胡琴演奏者所作《月靈》將作世界首演外,陳其鋼將繼《蝶戀花》後和港樂再次合作,演奏其另一作品《五行》。

 香港小交響樂團一向重視與本土作曲家的合作,新樂季中,陳慶恩、葉劍豪、林安淇、伍卓賢等人的作品皆在計劃之內。5月底的「潘尼迪爾與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會,則帶來了青年作曲家林丰的作品《明》。

 林丰1979年出生於香港,6歲時開始學鋼琴,10歲則轉而學習大提琴,師承香港演藝學院王磊。王磊注重基本功的教學方式,雖然讓林丰在開始的一兩年痛苦於練習曲的枯燥訓練,但卻讓他的琴藝飛速進步,很快成為學生樂團的首席大提琴。這時的林丰,借由大提琴的學習開始了解整個樂團的演奏模式。當他在英國南開普敦大學正式跟隨Michael Zev Gordon學習作曲時,這段經歷成為了不小的助力。

 現在的林丰,所作曲目涉足甚廣,作品更曾於多國演出。對於這次帶來的《明》,他自言其所涉及的主題與自己一直思索的佛教思想相關。很難想像,這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作曲家在自己作品中最想表現的是一種「化」的朦朧意境。

 「那是關於光的描述,關於精神的啟迪。」樂曲一開始,從沉靜中慢慢攀升,於三四分鐘時形成全曲最強烈的高潮,卻在之後直至結尾將近8分鐘的時間中慢慢平復,出現一個小高潮後歸於寧靜。一般的樂曲,總在比較後段才出現主要高潮,這首曲子卻顯然反其道而行。「這就好像一個過程,慢慢由物質層面轉向更加內化的精神層面。一開始時很快出現的高潮是整首曲子的絕對高點,那種感覺就像是在物質上得到極大的滿足。但我想說的是,這滿足並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高潮過後慢慢沉澱而深入的內在精神意境。最後出現的小高潮似乎代表精神的啟迪,這個高潮在音量等各方面都不能和第一個相比,但在感情上卻更加飽滿豐富。」林丰說。

 《明》於2005年年底由麥美倫(James MacMillan)指揮BBC愛樂樂團首演,2007年2月則由李星草指揮新西蘭交響樂團在威靈頓演出。這次小交的演奏版本是該作品的亞洲首演。 文:尉 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