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李東波、米南 圖:本報福建傳真
祖籍福建晉江的香港貿發局總裁林天福自2004年擔任現職以來,不遺餘力地在全球的舞台上推介香港作為世界商貿平台的角色,被譽為香港的「超級推銷員」。近日,他再次來到福建,參加閩港經貿合作工作會談。林天福說:「我們非常重視與福建的經濟合作,不僅看到現在,我們更著眼於一個長遠的合作。」為了這個目標,去年9月與福建簽署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與交流的協議後,香港貿發局馬上提升和加強了福建辦事處,向福建展示加強雙邊合作的決心。
林天福此行與閩省達成了擴大福建企業參加香港展會的規模、提高參展企業檔次;加強對福建企業的培訓;加強服務業合作;通過貿發局網站幫助福建企業建立海外推介平台;聯合招商;幫助福建企業通過香港走向國際;認真籌備明年在福建召開的香港貿發局全球代表會議;聯合開展國際貿易領域的專題研究;雙方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等9方面共識。
此次工作會談被雙方視為2006年閩港簽署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與交流協議的落實,亦是閩港合作「八大平台」向縱深推進的表現。
港資康馳巴士 馳騁福州
2004年,時任福建省長、省委代理書記的盧展工首次率閩高層代表團訪問香港,與特區政府確定閩港全面合作的「八大平台」,開啟了閩港兩地全方位合作交流的新局面。
經過閩港兩地主官以及政府機構的不斷推動,近兩年來,福建與香港在聯合招商、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發展、金融、貿易、旅遊、物流業、人才、中小企業發展合作等八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平台效應正在顯現。
據了解,閩港公用事業領域合作正呈現勃勃生機,香港永馳(國際)集團已與福州市公交集團共同投資成立了福州康馳新巴士有限公司,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人民幣購買的239輛環保新型公交車,經營福州13條公交線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斥資6.5億元取得廈門城市燃氣公司49%的股權資格,並獲得該區域30年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這些合作有力地促進了福建公共事業發展。
零關稅港產品 備受青睞
在金融合作方面,除了逾50家閩企先後在港上市。同時,已有6家香港銀行在福建開設分行,總資產達76億元。香港恆生銀行入股福建興業銀行,成為該行第一大外資股東。台資背景的香港富邦銀行正在積極爭取入股廈門城市商業銀行。此外,還有42家港資企業入股福建省內14家農村金融機構,三家香港保險機構在閩設點開辦業務。
CEPA實施後,閩港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也大為加強,其中物流、旅遊、商貿等領域的合作水平迅速提高。2005年福建省經貿委出台文件,重點支持福州、廈門、泉州、寧德10家CEPA零關稅商業中心,目前香港產品零關稅商業街已在廈門和福州落戶,廈門華天、福州君臨芭莎、星光大道、泉州千億城、寧德中國紅等商廈主營化妝品、珠寶首飾、特色服飾等40多個門類500多個品種的香港零關稅商品,備受福建居民青睞,也大大增加了香港產品在福建的市場份額。
閩港建設「八大平台」
一、聯合招商平台,發揮雙方資源優勢,聯手赴海外招商,成果共享;
二、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發展合作平台,續推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項目,吸引港商投資經營;
三、金融合作平台,吸引更多香港金融機構到福建設立營業分支或投資參股福建地方金融機構,繼續推動閩企到香港上市融資;
四、貿易合作平台,擴大對港貿易和轉口貿易,建立福建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的營銷網絡;
五、中小企業發展平台,深化政策諮詢、融資擔保、技術諮詢、信息服務等合作;
六、旅遊合作平台,做好旅遊中轉銜接服務,促進旅遊線路對接延伸;
七、物流業合作平台,引進物流業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
八、人才合作平台,開展人才培訓、課題研究、聯合辦學等合作,積極引進香港管理、法律、金融、物流、科技等福建急需的人才智力。
閩企借港舞台 開拓國際市場
對於福建來說,香港無疑是最大的對外「窗口」。據統計,僅2006年,福建便有250多家企業參加在港舉辦的各種展覽會,向海外推介。
記者了解到,自閩港八大合作平台構建以來,福建省及各地市都積極借重香港的「窗口」地位推進與落實。去年,三明、福州、南平三地先後赴港招商,簽約合同項目達139項,利用外資13.31億美元。這些項目的特點便是落實履約情況較好,在短短數月時間,福州合同履約率達45%,到資率為71%;南平市合同履約率為43%,到資率為39%。
海外聯合招商 成效顯著
南平市更是通過招商在平台搭建、聯繫機制、品牌推介等方面都有所斬獲,不僅與廠商會達成經常組織人員赴港培訓並做招商工作的協議,還與香港裕華國貨達成武夷巖茶代銷協議。南平在去年招商期間參加了貿發局舉辦的美食博覽會,2.3噸參展的綠色食品銷售一空,並與菲律賓、意大利、香港客商簽訂銷售協議1,910萬港元。
此外,閩港兩地聯合赴海外招商也不斷為福建打開海外市場。福建省外經貿廳與香港投資推廣署繼2005年聯合到歐洲開展招商活動後,2006年再次攜手到美國、加拿大開展聯合招商活動,在費城舉辦的「香港—福建投資環境介紹會」,宣傳了福建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引起與會客商的關注,同時又獲取一批新的客商資源。
據介紹,近年來,香港也組織一批旅行商參加第二屆武夷山旅遊節,考察福州、泰寧、武夷山、廈門精品旅遊景點和線路;香港政府旅遊機構、旅遊協會、旅行商等還參加了06年在廈門舉辦的第二屆旅博會。同時,福建省旅遊局也組團參加每年一度由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辦的亞太旅遊協會展覽會,並組織旅遊促銷團到香港舉辦旅遊促銷和開展旅遊招商引資活動。在第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上,福建與港澳便簽訂了旅遊招商項目11個,總投資達6.53億美元。
「福建板塊」在港融資百億
近年來,福建省鼓勵企業通過香港資本市場籌措資金,紫金礦業、龍工集團、廈門港務、福建締邦先後在港上市,其中紫金礦業、廈門港務等融資都超過10億港元。香港已成為福建企業海外上市的主渠道,已有超過50家福建企業在香港上市,融資總額超過100億港元,在內地各省區中名列前茅,在香港資本市場形成獨特的「福建板塊」。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福建只有一家企業——閩信集團在港上市。回歸之後,情況大為改觀。1998年,以恆安國際為首的泉州地區民營企業掀起了閩企在港上市的第一波高潮。首次募集資金7億港元,獲得逾36倍的超額認購,其主營業務收入由7.9億港元暴升至13億港元,稅後盈利達2.86億港元,比上年增長近百分之百。恆安的盈利神話刺激一批閩南民營企業家,一時間爭相赴香港上市。
恆安國際集團行政部總監助理沈良波介紹,恆安集團是17家公司主體捆綁整體上市,但僅歷經10個月時間就操作成功,簡直是一個奇跡。「這完全得益於香港回歸後,各方面政策的寬鬆。」沈良波說。
2000年,閩企掀起了赴香港上市的第二波高潮。當年下半年,先後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一木國際控股、和順控股、超大現代農業、通達集團、僑雄國際等福州民營企業引領了這波風潮。
隨著2003年福建紫金進入香港股票市場,第三波閩企赴港上市高潮又出現了。當年繼新意科技成功上市香港創業板後,福建紫金也成功掛牌香港聯交所主板。當時香港交易所就已將福建列為重點發展地區。
去年底,總部位於福州的飛毛腿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閩企赴港上市的熱度已整整持續了10年。
福建廉政建設 邀港廉署交流
福建省外國專家局局長葉金山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閩省將邀請香港廉政公署人員赴閩交流廉政運作經驗,所涉部門包括監察、檢察、紀檢等,預計年內可成行。他並透露,還將組織相關部門赴港實地訪問取經。此間分析認為,香港多年豐富的廉政運作經驗或成為閩省廉政建設的借鑒,閩港兩地的廉政建設合作亦步入實質化。
海西呼喚 香港專才
葉金山說,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急需廉政建設、城市建設、規劃、港口建設、金融證券投資、物流等幾個具體項目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和智力資源。而今年閩港人才合作重點方向主要包括: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公務員等人才培訓;與旅港福建商會學者專家委員會、國家外專駐港代表處及香港高校方面的合作才智項目的申報立項,特別是電子、機械、醫藥、生物、環保等方面項目;對具有重大影響和廣泛應用前景的新技術合作項目予以經費擇優資助;推薦青年骨幹人才赴港跟進專家課題及項目研究,並與香港理工大學、港大等探索聯合辦學,培養物流專才、MBA等。
人才工程 投資千萬
為了促進閩港兩地人才交流合作形式多樣性,福建省人事廳專門出台了《關於推進閩港人才合作工作的意見》和《福建省閩港合作人才合作項目資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啟動為期5年的閩港人才合作平台建設工程,擬在5年內為此人才戰略工程投資1,250萬元,計劃組織2,000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赴港培訓。2006年,福建省與香港高校聯合舉辦了公共服務管理、物流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民營建築業企業經營管理、技術轉移創新與投融資等7個培訓班,選送專業人員、管理人才、公務員赴港培訓。同時,邀請香港城市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專家來閩,為200多名從事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人員授課。
閩籍港商—成海西「助推器」
香港世茂房地產(0813)近日以11.5億元人民幣高價,成功摘得位於福州市中心的百年繁華老街茶亭街二期項目地塊,在此興建250米的福建最高建築,料將成海峽西岸新地標。這是近年來祖籍福建的香港巨商在海峽西岸的又一個投資力作。
祖籍福建石獅市的世茂集團董事會主席許榮茂稱,海西戰略的提出,是福建也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契機。隨著福建的機場、公路等投資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大力建設,越來越多的外地閩商開始把目光轉向家鄉。
閩商是目前中國經濟舞台最活躍的三大商幫之一,其經濟能量相當驚人。據統計,當今世界上有4,0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閩籍人士佔1,000多萬,資產存量估計已超過3,000億美元。
福建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香港居民中福建籍鄉親有120萬人,佔香港總人口的六分之一,香港目前更有100多個閩籍社團。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閩籍港商紛紛回福建投資,帶回許多外界商業經驗和經營理念,成為福建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助推器」。
八閩外資 港佔半壁江山
伴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全面推進,「海西效應」向深度拓展,吸引越來越多港商把目光投向與台灣僅一水之隔的福建。
今年第一季度,閩省新批港資項目262項,同比增長逾一成,實際使用港資近10億美元,同比增長281%。
近9年時間,福建實際利用港資每年平均20多億美元的速度增長。據統計,2006年福建新批港資項目996個,合同港資49.4億美元,同比增長28.3%,實際到資34.6億美元,同比增長12.1%。截止2006年底,福建累計吸引外資逾600億美元,其中港資佔到半壁江山,位居來閩投資各國家和地區之首。
三年「自由行」 遊港閩客增五成
自2004年7月1日,福建省的福州市區、泉州和廈門三地便開放了赴港個人遊後,福建居民赴港旅遊人數至少增加了五成以上。由於近年,香港建造了迪士尼等娛樂項目,加之港澳通行證手續簡便,目前,福建出境遊的旅客仍將香港視為首選地。 隨著「九加二」旅遊合作協議的簽署,香港旅遊發展局與福建省旅遊局將「捆綁」合作,雙方共享國際客源市場,福建也成為香港旅遊市場的延伸地,來閩旅遊的香港遊客人數逐年增長,2006年達到70.6萬人,增長16%,佔閩省境外遊客人數31%。
據統計,近年福建省每年經公安部門辦理出入境手續赴港澳地區的人數都在20萬人以上,並且每年呈15%的速度增長,其中福廈泉三地赴港澳的居民約佔80%。
閩港合作十件大事
1. 1997年,福建成立閩港經濟合作促進會,之後,閩港促進會與香港貿發局、香港總商會、中華總商會、香港工商專業聯會簽定了合作備忘錄,建立起經常性聯繫。
2. 2002年9月,時任特首的董建華來閩休假,會晤時任福建書記的宋德福與時任省長的習近平
3. 2002年11月29日,福建首次在港舉行「福建香港節」
4. 2003年8月,香港特區政府在福州舉行香港福建周
5. 2004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盧展工率團訪閩,兩地簽署閩港合作八大平台協議
6. 2004年,香港恆生銀行17億入股福建興業銀行,成為當時最大的一宗外資銀行入股內地銀行併購案
7. 2004年7月,福建省福州、廈門、泉州開放赴港自由行
8. 2005年,馬時亨率金融團訪閩
9. 2006年,曾蔭權特首赴福建度假,會晤盧展工
10. 2006年9月,香港貿發局開始與福建省政府展開大規模合作,雙方簽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與交流協議》
福建省政府駐港窗口公司:華閩集團
福州市駐港機構:華榕公司
97回歸送港禮物:漆屏《閩港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