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林志鴻、實習記者 魯欣
香港回歸後,隨著內地政策的開放和落實,來往手續的便捷、報關手續的方便以及物流交通的發展,不少港資企業紛紛把產業轉向內地發展。而處於海峽西岸的福建省泉州市,因極其發達的產業及優越的投資環境成為不少港商及外商的投資首選。
泉州的港資企業家紛紛表示,泉州現擁有超1900億元的經濟總量,其作為閩省乃至內地的出口貨源基地,擁有雄厚的供貨能力、強大的生產能力和眾多專業市場,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46%以上,這都為港商提供了巨大商機。此間的企業界人士亦指出,吸引香港投資對泉州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加快工業化進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港資僑資推力 促快速發展
記者了解到,世界兩成的鞋,12%的茄克,中國近一半的石材出口、日本80%的墓碑市場,都來自泉州。泉州不僅經濟總量已連續多年穩居閩省首位,產業創新、資源利用、品牌培育等方面也已成為時下著力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標本示範。福建省委、省政府時下更要求 「發揮泉州創業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著名經濟學家歐陽鐘輝指出,以港資為代表的境外華僑資金支持是泉州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他表示,泉州民營企業的背後是泉州相當多的華僑,泉州華僑特別是在港眾多泉籍商人,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買機器,支持建立家鄉企業,泉州才會發展如此迅速。
五千港企落地 提升競爭實力
近年來,在泉州的港企發展速度大大加快。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港澳台僑資佔泉州引進外資比重的90%以上,其中港資就佔了近七成,有近5000家港資企業落戶泉州。
據悉,近年來泉州市推出了包括公路、電力、污水處理等方面大量的基建投資項目,為香港企業家進入這些新的領域創造了良好的投資機會。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例, 隨著投資額近300億元的煉化一體化、45萬噸聚氯乙烯等大型項目的啟動建設,有遠見的港商紛紛搶灘泉州市泉港石化基地,進軍石化中下游項目和化工碼頭、倉儲等多個領域。
回歸十年來,包括泉籍港商在內的香港工商界人士亦多次赴泉考察,利用商會互訪和各種經貿活動將泉州有競爭力的民企向海外商界推薦。他們表示,泉州民企可利用香港高度國際化的優勢,既把資金「引進來」,同時可借助香港的技術、管理與專業服務,尤其是香港的國際地位「走出去」,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把企業做強做大。
泉企境外上市 首選香港
今年2月,由香港貿發局聯合泉州市政府主辦的「香港—泉州企業走向國際的理想平台」研討會在此間召開。香港貿發局向泉州中小企業廣發赴港上市的「英雄帖」,此間眾多企業熱烈響應。香港貿發局內地總代表朱英認為,泉州是內地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而香港在融資和市場推廣方面具備專業化的優勢,有能力為泉企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市場難題出謀劃策。
據了解,在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裕的泉州,民營企業在經歷了產品經營和品牌經營兩個階段後,正邁出資本經營的步伐。迄今已有恆安國際、中綠公司等11家企業在香港及境外上市,募集資金近20億港元。而梅花股份、興業皮革、福興拉鏈、勁霸服飾、安踏體育用品等一批企業也正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在這場眾多泉州民企集體參與的「上市運動」中,有不少企業更願意到香港市場接受「資本洗禮」。此間民營企業家紛紛表示,上市程序相對簡單、準備時間短 ,證券市場的自由度和流通率,以及泉州與香港千絲萬縷的僑親優勢是他們對香港情有獨鍾的重要原因。
借力香港 泉州力拓國際市場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與信息化結伴而來,面對新一輪的競爭壓力,泉州市選擇了品牌與效益相結合的發展路線,欲借助有效的載體和窗口,迅速打開國際市場的通道。而在一系列開拓國際市場的經貿往來中,與香港的貿易合作已成為泉州外向帶動戰略中的亮點。
隨著CEPA協議的深入,香港到內地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福建又與香港簽定了《閩港合作八大平台》,不少泉州企業在嫁接香港先進商貿服務業,打開國際市場通道方面做出了成效顯著的嘗試。此間專家亦表示,把僑鄉優勢與CEPA協議結合將成為泉州發展總部經濟獨特的模式。
赴港招商引資45億美元
2005年8月在香港舉行的泉州·香港投資項目推介洽談會上,泉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力邀香港五大商會和貿發局、生產力促進局作為協辦單位,規模之大、規格之高為近幾年所沒有。在推介洽談會上,共有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旅遊和商貿流通等6大類別的152個項目成功簽約,投資總額45.5億美元,共利用外資23.6億美元。
泉州市還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泉港澳經濟合作的工作方案》。方案旨在推動泉港澳在引資發展服務業、設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發展合作平台、加強與港澳金融合作、擴大貿易合作、加強三地旅遊業合作等8個方面建立更緊密的經貿交流與合作。
服務業為兩地合作新熱點
目前,泉州「大經貿」格局已經形成,紡織服裝、陶瓷工藝、運動鞋等大批商品通過香港走向世界,大批的世界先進機械設備也經由香港這一窗口進入泉州。據悉,泉州市還將進一步擴大服務行業的開放領域,廣納香港法律、會計、保險專業賢才,力求兩地在管理諮詢、會展、廣告、醫療等方面加強合作,不斷提升發展層次。
泉州外經貿局相關人士日前表示,服務業正成為泉州、香港兩地合作的新熱點,而「資金」和「市場」則成為兩地合作的重要關鍵詞。
據了解,目前,泉州企業經營環境正面臨全球化、反傾銷、人民幣升值等外部因素的巨大考驗,企業急需提升風險抵抗能力,但為企業出謀劃策的服務業卻剛剛起步,無法滿足泉州製造業發展的需求。而香港服務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進入泉州後,除了能帶來先進的技術外,更能帶來契約精神和先進的企業管治理念等無形價值,對泉州經濟的發展形成補充。
在港泉籍社團 力助泉港合作發展
作為我國著名僑鄉,泉州目前擁有分佈世界各地的泉州籍華僑、華人600多萬人,而旅居香港的鄉親更有70多萬人。回歸十年來,泉籍鄉親在各行各業為香港的繁榮與穩定、為泉港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得到香港社會各界以及家鄉父老的高度評價。
以香港泉州同鄉總會來說,該會自1989年創辦以來,便發揚「愛國愛港愛鄉」的宗旨,秉承傳統美德,聯絡鄉誼,團結互助、扶貧濟困、造福社群,19年來已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繫的重要橋樑和紐帶。
港泉州鄉總搭建兩地橋樑
香港泉州同鄉總會的歷任會長及成員,在團結旅港的泉籍鄉親,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鼓勵泉籍鄉親參加區議會、立法會選舉,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積極參與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家鄉人一起改變了家鄉面貌,更為泉港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而成立於2001年的香港泉州慈善促進總會則為家鄉的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出了不少力。本著「團結鄉親、共襄善舉、造福桑梓、服務社群」的宗旨,多方籌集慈善基金,在香港和泉州開展各項慈善活動,同泉州市慈善總會合作的「復明、助學、助殘、免費門診」等慈善項目被泉州市民喻為「德政工程」。
泉港文化交流熱絡
十年來,在泉籍社團積極推動下,泉港兩地的一系列民間交流活動也是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晉江市高甲戲劇團1998年第一次赴港參加「第四屆神州藝術節」,在港的高甲戲演出場場爆滿,盛況空前。2001年,集泉州高甲戲、木偶、梨園戲、書畫等藝術門類的百人綜合性團組赴香港舉辦「泉州傳統戲曲藝術展演和書畫展覽」活動,好評如潮……。
與此同時,旅港鄉親對家鄉的各種文藝活動也十分熱心,踴躍參加。泉州市歷年舉辦的「南音大會唱」、「國際木偶節」、「國際童聲合唱節」、「海絲文化節」、「泉州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活動,香港都有相當規模的藝術同仁和嘉賓參加,這些交流活動體現了真切的鄉親鄉情,同胞情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