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欣
六月底,舉家到內地旅遊,這段稿見報時,仍身處內地,此行感受到香港在內地的受重視程度。
路上,不論在上海、杭州、青島或北京,只要知道我們是香港人,都會跟我們提及七一回歸,就連在窮鄉僻壤也如是。
七一回歸日,從上海包車往杭州,途經偏僻的鳥鎮,停下來欣賞古橋垂柳的水鄉美景,在簡陋的小酒家吃著煮成麵糊的蔥油欠奉的蔥油拌麵時,老板得悉我們來自香港後,與伙記齊聲說:「今天香港回歸,你們回國內慶祝耶?」
跟上海的時裝店服務員、青島的包車司機、北京的酒店經理反應同出一轍。
香港回歸成了國內一件盛事,要多得內地各大傳媒的廣泛報道。
早在五月底六月初,已有大批內地各省市記者湧到香港來做回歸十年特輯,我也做了約六、七個訪問關於回歸後娛樂圈的變化,在七一前後的日子,這些特輯在內地的電視台、電台、報紙、雜誌佔了重要的篇幅。
回歸翌日,胡錦濤來港出席回歸慶典的報道,成了各地報紙頭條,令內地人意識到香港在中央的地位。
如果用藝人來比喻香港,香港是位萬眾矚目的巨星,人人想親睹他的風采,明星效應爆燈,但巨星也需把歌唱好,戲演好,不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才可延長銀色生命。
單以上海為例,上海就似一位具威脅的新徧藝人,聲色藝俱存,外灘的夜景比香港維港夜景有過之而無不及;莫干山的山寨式畫廊、上海藝術館和書城拱托出不同層次的藝術文化氣息;主題餐廳「人間」和「新都里」與新舊「吉士」、「新光」全蟹宴、新世界LA PLANTE法國餐、外灘各高檔酒吧和餐廳,餐飲種類和水準,可與美食天堂的香港爭長短;長如彌敦道的新樂路,售賣本土設計師的時裝,新款又價錢相宜,另一方面各大國際品牌也在此開設專門店,不同檔次的時裝都可在此中尋;各方面,上海盡顯魅力,上海稍遜於香港的是軟件——服務態度和理念,去多個地方參觀,門外點票員卻很有官威,對遊客呼喝,餐廳服務員不會靈活變通。
作為國際巨星已久的香港,就勝在軟件,在硬件方面,要快馬加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