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解密香港:「豬仔」商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4]
放大圖片

 ■在海外的華工 (網絡圖片)

陳雪玲

 香港被邊緣化是近來熱門的話題,但原來早在百多年前,香港就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先後簽訂,五口通商後,整個外商在中國的「生意」被攤薄了,香港在外商眼中的價格亦大打折扣,在1845年,有31家英商聯合上書政府殖民地部,說這裡已經無可發展,香港漸漸被邊緣化了。然而,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當時美、加出現了淘金熱,令「豬仔市場」在香港民間崛起。

 賣豬仔其實是把華人出口到美國、加拿大開採金礦。因為在運送途中工人像豬被運往市場一樣,所以被稱為「賣豬仔」,由於當時清政府禁制人口及勞工賣買,澳門和香港很快就成為華人苦力貿易轉運中心。出國華人會先抵達香港,住進擁擠和污穢不堪的「豬仔館」等候遠洋船期,為防止華工逃跑,看管的人甚至將他們的長辮捆綁起來,一串一組地關押看管。

 英國自「賣豬仔」得到的錢比他們在貨運生意上所賺得的還要多,甚至是貨運生意的幾倍利潤,當時由香港駛往舊金山的苦力船每人的運費成本不足5元,但每張船票就賣55元。據船政廳報告,1854年11月至次年9月,從香港出發的苦力船共128艘,外國商行通過運送華工,迅速積累資金,擴大自己的航運業務。

 為了增加利潤,船主往往超載,克扣華工的糧食和飲用水,並在艙內加裝鐵柵,防止苦工途中鬧事。在漫長的航程中,華人苦工整日被囚於艙底,據當時的報紙揭露,華人苦力在販運途中的死亡率達30%以上。經過報紙的報道,英國方面也震驚於他們的商人用如此不人道的方法對待華人,為此,他們通過了「中國乘客法」去保障被「賣豬仔」的華工能得到起碼的人道對待。

 港英政府在輿論壓力下,終於在1854年4月規定出洋華人苦力,必須經移民官或華民政務司問話,證明他們是自願工作方允准上船。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豬仔頭」見苦工多不懂英文,於是就收賣翻譯員,結果甚少華工是在「不自願」的情況下上船的。

 然而,歷史的發展往往是雙面的,由千萬中國勞工的生命作代價,換來的是香港的經濟穩步上揚。「豬仔」賺的錢多是通過香港的錢莊寄回鄉下,結果無心插柳下造就了香港早期金融業發展,而且海外華人增加,香港成為華人商品的中轉站,促進了香港航運業的發展。 (《解密百年香港.之五》資料由亞洲電視提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