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
社會主義首先應該是一種價值觀而非制度,社會主義應該是功能性的而不應拘泥於體制模式,其終極價值是普遍幸福。同時,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加尊重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普世價值實際上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不能以階級價值觀否定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這是內地理論界對於傳統、教條式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
5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大型研討會「第二屆全國社會主義論壇」非常值得注意。內地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研討社會主義理論的前沿問題,主題是「現時代的社會主義:中國與世界」。研讀學者們在論壇發表的各種看法,頗受人關注。
理論總是落後於社會生活的實踐,落後的理論往往阻礙社會的發展。中國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之後,一部分人和沿海地區已經富裕起來,全國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民營經濟和市場經濟大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巨大的變化,開始形成對事物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西方的觀念再也不是洪水猛獸,對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理論也不再持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態度。中國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現時代的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必須形成與實踐相符的新理論框架,這已經不僅是理論界的當務之急,是教育界與媒體所必須,更是執政黨理論建設的重要發展。
社會主義首先是一種價值觀
從這個論壇的學者發言和論文來看,社會主義首先是一種價值觀,已經成為理論界的共識。傳統的社會主義定義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要經濟特徵的社會制度」,完全來自蘇聯,這一理論在蘇聯已經被現實證明是不正確的,這個定義顯然與今日中國的社會現實不同。
參加論壇的學者們認為,社會主義首先應該是一種價值觀而非制度,社會主義應該是功能性的而不拘泥於體制模式。中國的實踐正是如此,中國的民營經濟早已突破了社會經濟總量的半壁河山,有些省份如浙江的民營經濟已經佔經濟總量的九成,這並沒有影響浙江的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共的執政。「公有制為主體」在現實中早已被「公有制主導」所取代。而且公有制也正以新的形式出現,這就是間接公有制,是「以公共財政為核心的國有經濟」。
按勞分配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無論在蘇聯還是改革前的中國。學者們認為,社會保障制度應該取代按勞分配,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分配。
尊重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
既然社會主義是價值觀、是功能性的,那麼其終極價值是普遍幸福,也就順理成章。這是對於傳統的教條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或文明的多樣性,不僅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會長期存在。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並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國家,它的實現形式和途徑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模式,這種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溫家寶《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這是中共高層首次提出人類普世價值。參加論壇的學者們深入探討了普世價值與社會主義的關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加尊重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普世價值實際上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不能以階級價值觀否定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重新評價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
在這個論壇上,學者們對歐洲特別是北歐的民主社會主義展開深入討論。一位長期在瑞典工作的中國外交官介紹瑞典模式,認為瑞典社會民主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的政黨。該黨為維護和保障工人階級的利益在理論上的創新和實踐,是對社會主義運動的貢獻。
學者們的共識是:一,在中國必須堅持中共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民主社會主義模式;二,社會主義仍然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大方向和大趨勢;三,應當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評價民主社會主義,對於民主社會主義所創造的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予以積極借鑒。
學者們認為,在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蘇聯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一種是以瑞典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瑞典模式比較成功,蘇聯模式失敗了。
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理論必須正確反映現實,才能指導現實,才有生命力。在中共十七大之前,內地理論界對現時代社會主義理論所作的深入探索,推陳出新,將形成新的理論框架。(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