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發揮香港優勢 建成教育樞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2]

 ■林光如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梅州聯會會長

 多年前,我就跟朋友談過,應該把香港建成教育樞紐。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又一次提出,把香港建成區內的教育樞紐。他說:「香港需要一個發展蓬勃的國際學校體系,以實踐我們成為全球城市的抱負,同時強化我們作為區內教育樞紐的地位。」看了行政長官關於強化區內教育樞紐地位的論述,好似老友重逢,倍感親切。

 所謂區內的教育樞紐,按我的初步理解,就是亞太地區以至世界各地的學生,都把到香港讀書作為第一選擇,完成學業後再到各地就業。香港有沒有條件成為區內的教育樞紐呢?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香港的優勢

 近年內地的高中畢業生報考香港高等院校的人數和質量都在增加。比如,二零零六年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僅一千人,但報名者竟有數萬,個別高校的錄取率達到五十比一,有的省甚至達到一百一十三比一。內地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訪的三千多名學生和家長中,大半傾向於到香港讀書,港校的吸引力超過大陸著名學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因此,有輿論驚呼:北大、清華要被香港的大學掃為二流!

 香港高校對大陸學子的吸引力如此之大,其優勢何在呢?

 優勢之一是「國際化」。據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百分之七十以上均在北美一流學府獲得博士學位。香港大學與世界九十多所院校開展學生交換計劃,與全球三百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進行教研合作,每年為百分之十的學生提供到國外名校學習的機會。

 優勢之二是「學術自由」。頂尖人才無不嚮往學術自由,希望有一個可以進行無拘無束、多元化的自由研究環境,而香港正好有這樣環境。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因在這方做得出色,曾獲英國《泰晤士報》列在全世界最佳學府的首五十一名之內,亦入選美國《新聞周刊》全世界最佳一百所大學之中。

 優勢之三,香港的高等院校都是用英語授課,課程涵蓋國際通用的專業知識,資歷獲得廣泛承認,這對畢業生無論在何地方升學或者就業,都很有幫助。

 優勢之四,香港的高等院校都提供高質素的課程。如工商管理課程,在不同的國際權威性財經雜誌及機構所作的調查中都名列前茅,在過去數年均獲選為亞洲地區第一名。

 此外,還有香港的高等院校中西文化兼容,非香港學生比較容易適應,等等。

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香港高等院校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處。限於篇幅,在此只談三點。

 一是教育投入不足。香港回歸祖國之前,教育投入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回歸之後,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一兩年間提高至百分之四,但與台灣的百分之六相比,並不算多。

 二是科研經費較少。香港的科研經費一直較少,如二○○四年只佔香港生產總值的百分之零點七,相對於新加坡的百分之二點二五,實在相差太遠。相對於其它先進地區,如歐盟的百分之一點九、經合組織國家的百分之二點二六、美國的百分之二點五以及日本的百分之三點一五,相距更大。

 三是在申請入境、兼職限制、醫療福利、畢業申請留港工作以至居港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如將採油專家拒諸門外,足見目光短淺。這涉及入境事務、勞工等多個部門,而各部門並未及時修改不合時宜的規例,令本港雖具有發展區域教育樞紐的條件,但發展卻落後於政府行動迅速的新加坡。

 當然,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將問題解決,香港教育樞紐就可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包括歐美在內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都採取多種措施吸引外地的年輕優秀學子。其措施主要有調低學費、增加獎學金和貸款數目,以及推出一系列寬鬆的入境政策,如簡化學生簽證手續和延長逗留時間,以及放寬外地學生的工作限制等。所有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都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中國的國力目前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更致力與世界接軌。香港只要充分利用背靠祖國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就一定能建成亞太地區的教育樞紐!(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