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善導會調查顯示,7成高小及初中生曾遇校園欺凌事件,當中1成更在1個月內遇上5次以上,情況嚴重。本報記者李浩彰 攝
【本報訊】(記者 李浩彰)接二連三的童黨欺凌同儕事件,反映問題的嚴重性。有調查發現,受訪的初中及高小學生中,有7成曾經遇過校園欺凌,當中1成更在1個月內遇上5次或以上該類事件,顯示情況並非偶然;而各種欺凌手法中,以語言及身體受傷害居多。負責調查的機構指出,欺凌事件除直接參與的學生外,往往有不少「知情不報」的旁觀者,他們容易於朋輩的影響下變成「共犯」,令問題更難解決,機構建議應助學生確立正確態度面對欺凌,免令問題蔓延。
香港善導會在今年1至9月向72所中小學6,644名小四至中三學生發出問卷,調查校園的欺凌情況及學生對欺凌的了解。
結果發現,受訪的學生中,有7成人曾遇過欺凌事件,包括成為事件中的主角或目睹事件發生,更有1成人曾於1個月內遇上5次或以上的欺凌。受訪學生面對的欺凌情況以言語欺凌為最多,佔7成1,但值得注意的是,亦有近6成的學生表示亦曾遇上推撞、毆打等身體欺凌。
3成稱受欺負會「以牙還牙」
調查亦顯示,學生對於欺凌普遍存在錯誤態度,有3分1受訪者認定「多事的人會被報復」,意味他們即使遇上欺凌事件甚或身受其害,亦不會求助;亦有約3成人指被欺凌時會選擇「以牙還牙」。
而年紀較大的中學生,較傾向不向師長求助,他們遇上欺凌時多會與朋輩私下商討處理方法,其次才是家長及老師,亦有逾2成人會選擇自己解決。
擔心報復 忍氣吞聲
善導會研究及發展主任周佩詩表示,7成被訪學生曾遇上欺凌事件,反映問題嚴重。她指如果學生多次目睹欺凌事件發生,往往很容易變成欺凌者,令情況蔓延。
她說:「往往見到朋友打人打得開心,經不起同輩的壓力及引誘,最終亦打埋一份。」而學生對於欺凌事件存在不正確的態度,遇上事情發生,皆採取忍氣吞聲或視而不見,也是令欺凌問題趨於嚴重的另一原因。她補充說,欺凌問題無論對旁觀者、欺凌者、被欺者都影響深遠,或會衍生更嚴重的犯罪及心理問題。
視而不見 助長歪風
善導會策劃及發展總監李淑慧建議,學生一旦遇上欺凌事件,即使自己不是受害者,亦應主動向家長、老師或社工求助,切忌私下解決問題。而當局及不同界別也應教導青少年培養出正確的心態,對欺凌事件採堅拒的態度,避免在朋輩壓力等因素下而作出欺凌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