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畫廊:「聽」耄耋老人聊文化社會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4]

——讀《最後的文化貴族:文化大家訪談錄》(第一輯)

汪秀枝

 這是一群文化貴族。這是一群平均年齡85歲左右的耄耋老人。

 周有光、王世襄、楊憲益、丁聰、周汝昌、黃永玉、鍾叔河、沈昌文……一共16位文化大家,居然被《南方都市報》記者「集中」在一起,向我們講述文化、藝術、社會、人生、命運;「聽」完他們的講述,有許多感慨都縈繞我心——

 老人們都特別鍾情於自己所從事的文化藝術事業,風燭殘年時還在不懈地追求。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上中學時就迷上了《紅樓夢》,就想下苦功夫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後來,一貫熱心提攜後進的文化大師胡適又將他引上了《紅樓夢》研究之路。走上這條路後,周先生寫出了數十本紅學著作。當今,他年近九十,雙耳失聰,左眼失明,右眼視力也很弱,可他還是愛鑽研《紅樓夢》,並堅持將新的意見寫出來。由於視力的障礙,他的寫作相當艱難:先是他自己憑著感覺將文章寫在紙上,然後由親屬輸入電腦,輸完後,要把文章反覆念給他聽,再作修改;出版家沈昌文先生多年前就從三聯書店總經理的職位上退下了,但至今還活躍於出版領域,幫助一些出版社發現、抓住好作者與好作品,經他之手抓住的作品,出版後往往都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

 老人們都具有知識分子關心國事民瘼的品格,都希望能夠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為社會的進步盡上一分力。1970年,鍾叔河先生因「污衊攻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被判刑10年,坐牢的時候,他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怎樣走向世界,實現現代化,一有機會,他還與信得過的牢友討論這個問題。「文革」結束後,他就主編了一套「走向世界叢書」,爭取從觀念上把中國引入世界,把中國變成全球文明的一部分。

 老人們還能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臧否福禍。16位老人都經歷過1949年之前的血腥戰爭,經歷過1949年之後的數次殘酷的政治運動,可是他們都挺過來了。改革開放之後,他們都又成了名人甚至紅人,此時,他們每個人仍保持著一顆恬淡之心,對過去不怨恨,對現實不沾沾自喜,只是執著地做著自己感興趣的文化事業,或者寫作,或者繪畫,或者為圖書出版作些策劃。

 更加可貴的是,這些老人們在回憶人生,評價社會時,能以真話示人。周有光在談1949年為何從美國回來時,他說有三個原因,一是希望自己的知識能夠服務於祖國,二是他母親不肯去美國,三是當時回國後的收入也高,和美國差不多,而且,他萬萬也沒有料到後來會有「文化大革命」;丁聰說,漫畫應該是一個諷刺的工具,好的漫畫應該是大膽、份量很重的諷刺,一個講道理、向上的社會應該鼓勵諷刺性漫畫的存在,對社會不良現象的諷刺實際上對政府是有好處的。英美等法制國家都沒有對漫畫進行限制,只要不違法,什麼題材都可以畫,而我們對漫畫還有所限制,我們的氣量還是太小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