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諺語悟戲錄:「絲羅包窮骨,老來叫化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8]
放大圖片

 ■劉克定

 什麼是諺語?諺語是民間口頭格言,也是一種口頭文學;是老百姓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蘊藏著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深刻哲理。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諺語,有的已經流傳了上千年。

 由於時代久遠,有的諺語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如「打好的媳婦揉白的麵」,就表現了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歧視;「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是巧取豪奪的「致富經」,等等。但是大部分諺語至今仍是指導人們生活、工作的有益的思想格言。

 什麼是戲劇諺語?藝術家在長期藝術實踐活動中的經驗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哲理性、指導性。這些諺語,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是好幾代藝術家智慧的結晶,有一些已經成為戲劇演員創作和實踐的潛規則。現將搜集到的部分戲劇諺語,加以詮釋、考證,謂之《諺語悟戲錄》,倘能對今天的戲劇藝術發展和繁榮、更多人才脫穎而出有所助益,則幸甚矣。

 過去的學藝之人,大都出身貧寒,當「戲子」往往被人瞧不起,社會地位很低,梨園的這個諺語,是藝人自嘲,也是藝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宋元明清各朝,藝人的政治待遇是很低的,元代的《通制條格》規定倡優(藝人)的子弟不許參加科考:「倡優之家,及患廢疾,若犯十惡、奸盜之人,不許應試。」與犯人同等待遇。甚至衣食住行都受到限制。規定倡優出門不准騎馬坐轎,衣服的顏色也有一定的規定,明初規定倡優男子帶綠巾,腰繫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以示區別,其實是一種歧視。此外,還要受班主的欺壓。諺語的意思是:藝人在台上,天天穿綾羅綢緞(戲服),可實際上,是被人瞧不起的窮骨頭,唱一輩子戲,到老就生活無著,是叫化子的命。所以有「窮要讀書,富莫學藝」的說法。

 舊時的戲劇團體,游離性很強,幾個人合起來,就可以拼湊成班子,像跑江湖一樣,到處唱,被稱之為草台班。覺得合適就幹下去,覺得不合適了,又可以另擇高枝,沒有什麼保障可言。一年伊始,從正月到臘月,基本上是跑生活,大至繁華都市,小至墟鎮鄉村,演幾天就轉移。有的是挈婦將雛,扛著大包小包、演戲的行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到之處,遭人白眼,生老病死,聽天由命,可謂苦不堪言。半年下來,生意好的話,就分一次賬,誰多誰少,按照班主的指定分配。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也有年底分賬的。唱得好,一炮打響,大紅大紫了,成為名戲班子,到處請唱,那就能過上一陣好日子。不過發財的是班主,藝人的命運,卻不會因此改變,依舊是「絲羅包窮骨」。

 藝人們最怕的是班主請吃「過班飯」。一桌大魚大肉,還有酒,多好呀,還怕什麼呀?但這頓飯吃的是藝人的辛酸淚,誰被班主請到上席入座,那麼這頓飯吃完,他就得走人,現在叫「炒魷魚」。這坐上席的藝人,怎麼也吃不下,有的當場向班主下跪,聲淚俱下,要求班主開恩,不要趕他走。而班主還假惺惺扶他起來,親自夾魚夾肉往他碗裡放,還不斷敬酒,自己也流下幾滴眼淚,還說「要高興,哭啥?」的假話。

 「吃」完「過班飯」,痛哭流涕之後,為了以後的生計,又得托人保薦,到另外的戲班子裡去。到了新的戲班子,又得「重新做人做戲」。由於情況不熟,處處得小心謹慎,不敢大意失荊州。所以有「過班猶如投胎」的說法。

 有的戲班子,一年到頭沒有好角兒入伙,唱不響,沒人看,蕭條冷落,混到年底,嚴冬將至,藝人等錢過年,班主身上沒有錢,那就只好「朱仙散營」(岳飛死後將士被迫散營),淒涼苦痛之狀可想而知。

 這是中國舊社會藝人的生活境遇,與現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相比之下,是很給人啟發的。 (之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