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經典寶庫:年代古老 觀念進步的《國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17]

蕭敬偉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在中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漢書.藝文志》裡,史部只附於〈六藝略〉的「春秋類」下,沒有獨立出來。這樣的處理方法,反映了上古時代史學著作不發達,但不代表那時的人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相反,古代史官的建立有悠久的傳統,例如在周代即已設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職位,不同史官之間也有明確的分工。從先秦時代流傳至今的歷史典籍,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富有價值,而且各有特色,好像《左傳》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而跟《左傳》合稱「《春秋》內、外傳」的《國語》,則是中國最早的國別史。

記西周至戰國初年史實

 說《國語》是國別史,因為這部典籍所記錄的史事是以當時的「國」為中心,而與《左傳》依魯君紀年的編年體不同。《國語》全書共二十一卷,包括《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記載的史實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訖戰國初年晉國的魏、趙、韓三家滅智伯,合共約五百一十五年。書中內容以記錄人物的言論為主,純粹敘事的篇幅較少。其中《晉語》有九卷,佔了全書約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載晉事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又有人稱《國語》為「晉史」。按照古人的說法,《國語》是左丘明於寫成《左傳》後,利用剩餘材料撰作而成的,而因《左傳》以釋《春秋經》為主,稱為《春秋內傳》;《國語》則「其文不主於經」,所以稱為《春秋外傳》。不過,根據唐宋以後學者的研究,發現這兩部典籍在所記史事、對人物的評價、對周王室與諸侯的觀念以至書寫的語言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因而可以斷定它們並非出於一人之手。從《國語》的體例可見,這部書是採集春秋時代周王室和部分諸侯國的史官記錄,再經整理、加工而成的。《國語》和《左傳》,前者長於記言,後者長於記事,彼此所記載的史事有同有異,詳略不一,例如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的故事,《左傳》記載不詳。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國語》,知道一些《左傳》不備載的史事和人物言論。

有「以民為本」的觀念

 《國語》記載的古人言行事蹟,雖然年代久遠,又包含了不少保守、迷信的成分,但我們從中仍可發現古人的一些開明、進步的思想觀念。例如《周語上》記載了邵穆公勸諫周厲王不要藉殺戮來限制民間輿論,指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厲王不聽,結果落得被人民驅逐的下場;又如《魯語上》記載了展禽批評把持魯政的臧文仲讓國人祭祀海鳥,而不專以曾經為人民立功的歷史人物作祭祀對象,是迂闊、不懂為政要務的行為。這種種重視民眾、以民為本的進步觀念,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是彌足珍貴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