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亞洲主權基金出手 歐美陰謀論者眼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21]
放大圖片

——次按爆煲浪接浪 執平貨機會陸續來

本報記者 荊才

 次按問題令美國大型銀行泥足深陷,花旗、瑞銀、美林及大摩分別獲得中國、中東及新加坡的主權基金作出大規模注資,總共涉資達275億美元。主權基金成為問題金融機構救星有四大優勢,包括:資本雄厚、現金投入、經驗成功和談判保密。雖然主權基金的注資行動引發好些爭議,但由於採取適當的策略,注資行動仍順利進行。隨著歐美金融機構第四季及全年業績報告陸續公布,主權基金將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最近,亞洲的主權基金相當活躍,大規模向陷入次按泥潭中的歐美主要金融機構注資,包括中國投資公司以50億美元向摩根士丹利購買相當於9.9%股權的強制可轉換股權單位;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向花旗注資75億美元,獲得最終可換取4.9%股權的可轉換債券;新加坡投資公司向瑞銀投資110億瑞士法朗,換取相當於9%股權的可轉換債券;新加坡淡馬錫投資50億美元購買美林的新發股票及股權。去年11月尾至12月末短短一個月的業績期,主權基金已共向該四間美歐金融機構注資約275億美元,即約2,145億港元。

1個月共注資逾2000億

 據最新一期《中銀財經述評》指出,歐美金融機構在次按損手,沒有向政府或私人投資基金尋救注資,甚或直接向市場發行次級債券以充實資本,反而選擇了向主權基金招手,分析認為當中存在「此消彼長」的因素,主權基金贏盡天時。

各國央行未到出手時機

 反之,各國央行作為銀行體系的最後貸款人,只有在單一金融機構的危機有機會威脅整個金融體系時,才會出手拯救問題金融機構。而迄今為止,以上機構雖已出現嚴重虧損,並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動資金緊張情況,但整體財務狀況尚未惡化到需要宣布破產,央行自然不會直接援助。歐美央行目前仍在採用貼現窗、回購協議和定期拍賣機制等來紓緩信貸緊縮問題,未有向金融機構直接注資。

 而本來實力雄厚的私募基金亦在去年8月份次按風暴中,受到信貸緊縮拖累而遭遇沉重打擊,自身難保。去年11月,對沖基金資金損失達2.78%,甚至高於8月份的2.55%,倒閉數量明顯增加。私募基金亦難以融資,以槓桿貸款為基礎的收購活動幾乎停頓,導致第三季全球併購減少超過4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