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採訪,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答記者問。 新華社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12日電】中國的強勁出口造成的貿易順差一直是歐美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盡快升值的借口。中國加入WTO以後,中美、中歐貿易摩擦也接連不斷。今天,履新不到半年的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全國兩會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表示:中國不是要刻意追求貿易順差,過大順差對中國沒有好處。而貿易順差也不應成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理由。
陳德銘指出,從目前的貿易結構看,中國出口的絕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這主要是由中國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的「經濟結構和國際分工」決定的。所以,2007年再創新高的中國2622億美元貿易順差,決不是中國「刻意追求的結果」。
過大順差 不利自身經濟
陳德銘進而補充道,從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已經升值超過16%,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由「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創造的「優秀的產品」出口後,換回的巨額外匯卻「看著它一天天貶值,還增加我們的流動性。」
他坦言,已經和多國經貿部長或外交部長就此進行了溝通,正告他們「中國並不刻意地追求順差,過大的順差造成過大的外匯,對中國經濟自身的發展是不利的。任何一個懂經濟的人都應該看到這一點,中國不希望這樣。」
對於在要求人民幣升值中「叫得最兇」的美國,陳德銘認為,雖然美國在全球貿易中有幾千億美元的逆差,但這只是其低端製造業外移的結果。美國自己不僅保留了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且在全球有大量海外投資,每年產生源源不斷的投資回報。
學習德國 平衡國際收支
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的海外消費也開始飛速增長。通過送孩子負笈海外、出國旅遊等形式,中國的消費者又將大量外匯「送回」了歐美發達國家。由此陳德銘特別指出:「從美國的角度講,國際收支就是順差。」而美國「簡單地從貿易的順差逆差角度要求人民幣升值,這是不合理的,我們要做的是國際收支平衡。」
他表示德國將是中國學習的榜樣。因為雖然德國擁有全球最高的出口量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但其境外投資卻做得非常好,達到了貿易順差額的幾倍,這大大降低了其國際壓力。
陳德銘透露,他執掌商務部後,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通過外貿結構的調整、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 「和其他的宏觀調控部門、央行配合起來,減少(人民幣)過大的升值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