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紅花嶺變郊野公園 缸瓦甫建低密住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14]
放大圖片

 ■蓮麻坑發展遠足徑。

 【本報訊】(記者 郝君兒)政府早前宣布開放邊境禁區時,社會預期被釋出的土地會帶來大量商機,惟這憧憬或會落空。據悉,政府的初步研究,暫未把河套區納入「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中,至於餘下的逾2,000公頃土地,政府建議打造成深圳與本港之間的綠色緩衝地帶,冀充分利用禁區內原有的歷史生態風貌,加強自然保育及保護文化遺產資源,其中紅花嶺建議闢為郊野公園,缸瓦甫則擬發展成低密度住宅。

 政府的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範圍由東面的沙頭角海橫跨至西面的后海灣,全長18公里,闊約3公里,當中57%為自然景觀地區及山丘地帶,另有20%為農地及平地,10%屬濕地。政府計劃以加強自然保育、保護文化遺產資源,及推廣可持續用途作為3大主題,周五起向城規會提交規劃概念藍圖,並諮詢公眾至8月8日。

活化濕地山丘環境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研究後發現釋放出來的土地,大部分是濕地或山丘,故沒如外界所料在該區作大規模發展,反希望藉區內的自然環境及現有文物資源進行活化,當局認為發展不一定需「大興土木」,也非必要相連發展。經初步研究後,當局亦評估除牽涉工務的土地外,並不需要作大規模徵收私人土地。

 在自然保育方面,當局建議把紅花嶺闢為郊野公園,以加強深圳梧桐山及本港的八仙嶺之間的生物聯繫,亦建議加強保護於壕殼圍及拉姆薩爾濕地之間的水鳥棲息地,至於荒廢了的農地,當局則鼓勵發展環保種植,為區內帶來生氣,區內亦建議發展單車徑,遠足徑及觀景台,方便市民欣賞自然風景。

歷史建築串連發展旅遊

 至於保護文物方面,政府經勘察後發現約有10個建築物已獲歷史評級,如麥景陶碉堡、葉定仕故居等都屬二級歷史建築,尚有逾300個建築物具歷史評級潛力,當局冀以點、線、面方式,把具文化遺產價值的建築物串連發展生態旅遊,並提供誘因,鼓勵非政府組織把空置屋宇及已荒廢學校發展作度假營,並設立文物徑。

 消息人士又指,在逾2,000公頃研究範圍中,當局建議在缸瓦甫發展低密度住宅,因該地並無特別保育價值、土地已平整及鄰近新市鎮,又不涉收地;至於預留的可持續發展走廊,現階段仍未定任何具體發展內容,當局在有關土地決定發展後,將積極改善區內基建、交通等配套設施以配合發展。

 消息又稱,政府會探討落馬洲管制站接駁道路範圍,可否作其他發展,例如是作高科技或高等教育設施用途。按政府早前提出的構思,「禁區」線要到2010年才能完成勘定,估計要到2019年,釋出的邊境「禁區」範圍才能展現全新面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