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聖陶大文收於這書內。照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文白夾雜」是語言學上的一個現象,即是白話文一個句子中包含有文言字或詞。
有些語言學家、文學家和一些知識分子,無不大張旗鼓反對文白夾雜,認為是侵害了白話文的純潔,也不符合「我手寫我口」來「迎合」、傳播給普羅大眾。這是偏見,這是不懂中國文學之優之美的無識之見。
「文白夾雜」在五四之後,備受攻訐。有等文人寧願西化,西化到詰屈聲牙,西化到累贅不堪,也不肯摻上一言一句的文言。這或是「時代需求」,誓要打倒文言而寧願借助外語辭匯、外語語法,也要棄文言於字紙簍。但時至今日,「文白夾雜」根本已不是問題,也毋須打倒。語言是變異的,是要吸收、融合、改良。君不見,現時的香港報刊,不少文章、標題都是文白夾雜的,三及第的。
反「文白夾雜」,在解放初期,一些語文學家、教育家還死抱這枝大旗不放。例如葉聖陶,他便有篇《談用文言成份》。他說:「為了照顧聽眾,第一要避免囉嗦的繁複的語句。第二要盡量少用文言。中國文盲多。」葉聖陶是「順應時勢」,適應時代要求,本無可厚非,但有些句子,只是少少的文言字詞,他都認為「有點異樣」、聽下去「有點不順耳」,如:
一、經過反覆宣言,與中共支部黨員、各行業能手的帶動……
二、此次各公營企業稅計劃之所以能按期如數完成。
三、比較適當的方法是編制一定範圍的統一價格標準材料,或由一定部門的統一作價,才能減少偏差、避免過分懸殊。
四、這裡林立著一座座的工廠。
葉聖陶舉的例子有很多條,我只擇這四條來說說,就可見其固執態度。
第一條「能手」;第二條「之所以」;第三條「懸殊」;第四條「林立」。他都說是文言,認為「這些句裡的文言成份個個都有口語的說法,並不是口語貧乏,非借文言的光不可,或者以為用文言可以經濟些,說口語必然說得多。我說經濟是要講的,可是應該就通篇講,就一段一段講,單在一句裡打算少寫幾個字,那是講不好的。」以上四例的文言成分,無論在任何一個時期一些文章中,都可以見到,是淺到無可再淺的文言,如果因是文言而不能用,那麼,葉聖陶在其大文中改人家文章為「五指山脈分佈於島中部」的「於」字,便是文言,「一身充兩役」、「非借文言的光不可」的「非」,都是文言。
於今,「能手」呀,「之所以」呀,「懸殊」呀,「林立」呀,真的「林立」於神州大地、港澳台的報刊書籍。連這些少少的淺白文言都容不了,文章非變得囉嗦累贅不可!不准摻雜文言,很多作家的文章勢難耐讀。在下寫的蕪文,葉聖陶若在世,必氣個半死!
另外一提的是,葉聖陶題目和文章中「成份」的「份」,應該寫作「分」,那才是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