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與小女兒去選購泳衣,她堅持要買比賽用的賽衣,稱可以減少阻水,有利分秒必爭的比賽,但價錢十分貴,令我肉痛不已。其後翻查資料,得悉這類賽衣的布料結構是參照鯊魚皮上的盾鱗排列,織出的紋理能減少水流阻,使游水時速度更快。
這下可令我產生興趣來,我們平常看慣一般魚的鱗次櫛比,與鯊魚的鱗有分別的嗎?進一步探索,原來在顯微鏡下鯊魚皮的鱗看來像菱角,只是兩端沒有翹起來,也像隻短翅蝙蝠,科學家稱之為盾鱗,以其看來像盾牌,中間高兩邊凹邊緣稍為凸起。鱗片並不整齊排列,研究人員發現,水流快速從鱗片的凹位流過,不會形成翻滾現象,減低了摩擦力,藻類等植物也不易附上。也難怪鯊魚可以悄無聲息游到人類身邊。
還以為人類在水中只懂學青蛙游泳,現在竟學會披鯊魚皮來了。這種在泳界稱之為「快皮」的纖維已發展到「鯊魚皮第四代泳衣」,據說能把阻力降低百分之十,並可減少百分之五的氧氣消耗。正因為這泳衣的特性,國際都在評論應否讓選手穿著此泳衣,以造成比賽不公平。
聽說這盾鱗結構也用於塗料,以令船艦、碼頭等長期在水中的物件減少被水中的微生物依附及侵蝕。
這令我想起去年家中裝修,選購塗牆漆時,有些聲稱防水防污,令我大感不解,漆油如何能達到這效果?其後在一本科學雜誌讀所謂「蓮花效應」的塗料。原來這「出污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是真材實料的,並非浪得虛名。德國一位植物學家在幾年前發現,蓮葉的表面具有蠟質的微米及奈米構造,當水珠在葉上滾動,會一路將葉上的塵埃帶走。除了此天然的清潔能力外,水珠也不會散開或透到葉子裡,總是一顆珠子的留在葉上,可見它同時具有防水效用。
科學家於是在塗料中加入像蓮花那樣的微米顆粒,以達到長期防水及防污之效用。
動植物生態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