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信 台灣政治評論員
馬英九以「總統」身份於七月二十九日訪視「陸委會」,用行動表明力挺賴幸媛的決心,由於這是史無前例的動作,自然引來輿論高度關注,並注意其後續發展。
賴幸媛被任命為「陸委會主委」,是馬英九上任後最引起爭議的人事任命,國民黨冷嘲熱諷,民進黨隔山打牛,台聯雖以「嫁女兒」形容,但馬英九上任兩個月,民意支持度降到百分之三十,李登輝見風轉舵,主動透露賴之人事並非他所推薦,而是馬主動借將,劃清界線之意圖非常明顯。台聯宣佈八月二十日將發動千人抗爭,抗議馬英九大陸政策太往中國傾斜;檯面下,台聯則向賴幸媛施壓,要求她辭官,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態不為賴幸媛背書。
任命賴幸媛 面面不討好
馬英九啟用賴幸媛為「陸委會主委」,各方有三種解讀:一、平衡國民黨的「國共論壇」,避免「以黨領政」情況,李登輝表示賴幸媛有「煞車」作用,透露了玄機。二、遵循「李登輝路線」,拉李登輝牽制連戰,但李登輝如今對賴幸媛的不滿,顯見李有意與馬切割。三、向台灣主流民意表態,表明馬英九不會有「賣台」作為,但民進黨、台聯目前均不領情也不接受馬英九的大陸政策。
馬英九執政七十日,民意支持度如自由落體般往下摔,主要因素來自內部經濟景氣不佳,而非來自大陸政策的開放與鬆綁;但由於民調低迷不振,馬英九政府如賭博般更大規模採取大陸政策開放態度,效果並未顯著,自然引來泛綠陣營的疑慮。台聯出身的賴幸媛,佔住了如此敏感的戰略位置,「爹不疼,娘不愛」,民進黨大黨鞭柯建銘還主動要求台聯開除賴幸媛黨籍。來自各黨的加壓,馬英九非出面「收驚」不可,否則賴承受不了壓力去職,甚至會引發骨牌效應,造成劉兆玄「內閣」改組。
外界恐怕無法真正了解馬英九任命賴幸媛的原因,這項任命連蕭萬長、劉兆玄、蘇起、江丙坤都事先不知情,但從馬英九在「國防」、「外交」、「大陸」、「國安局長」四大「首長」的任命來看,四位「行政首長」都是台灣籍人士,由此可見馬英九的情結,他以外省籍身份出任「總統」,哪怕有百分之五十八選票,內心仍有不安全感,必須借助省籍平衡弭平民意的疑慮,馬英九的內心焦慮與蔣介石、蔣經國並沒兩樣。
八月二十日的群眾抗爭,是馬英九上任的頭一遭,而發動者卻是來自李登輝,情況令馬英九異常尷尬,先穩住賴幸媛再說;賴經馬英九「加持」,也走上了不歸路,只有「照表操課」緊扣馬英九的份。政治是如此的「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朋友與敵人不斷換位,由此可見一斑。(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