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群眾、階級、政黨與領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16]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香港政治團體終將演變成為現代政黨,這是由21世紀香港和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所規定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香港政治政黨化的關鍵是,「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國家、特區各政治團體與中央的關係。「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香港社會政治化、政治政黨化不可逾越的界限,也是提供香港政治人物、尤其領袖人物以施展政治智慧和才幹可遇而不可求的歷史性機遇。

 3年前,有人問我關於香港政治政黨化的看法,我引述了列寧的一段話:「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在多數情況下,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7頁。)

 或許有人會詰問:列寧是說「在多數情況下」而且「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怎麼適合列寧的話?

發展「一國兩制」特色的政黨政治

 的確,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地位規定她不可能發展獨立於國家主體的政黨政治,但不等於她不發展具「一國兩制」特色的政黨政治。觀念來自於實踐並受實踐檢驗。第四屆立法會選舉過程和結果再次證實,香港社會政治化、政治政黨化在繼續發展。

 香港是否存在階級?答案是:不存在涇渭分明的階級對立,但存在可察覺的階級分際,並反映在不同的政治傾向上。

 在香港,政治傾向大致分為兩類:其一關於政制發展,即所謂「民主派」或傾向於「民主派」與愛國愛港陣營或傾向於愛國愛港陣營的區別;其一關於經濟和民生,即貧富差別和勞資矛盾。

 立法會選舉同時反映這兩類政治傾向之爭,不僅表現為地區和功能界別選舉的總結果,而且體現於地方選區的投票結果。

 香港島選區選民主體階級傾向明顯不同於其他4個選區。即便在香港島選區,半山、南區選民主體階級傾向也不同於北角、西環等地。

 依托工聯會強大的群眾基礎,民建聯候選人可以在九龍東選區突圍而出取得最多選票。失去草根階層有力支持,自由黨主席、副主席在新界兩個選區角逐連任只能飲恨而歸。

 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受重創與社民連旗開得勝,是香港經濟形勢惡化、貧富差距擴大、勞資矛盾加劇的一個縮影。

政治政黨化的重要標誌

 有人會問: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明顯不如上屆,怎麼能說香港社會政治化和政治政黨化在進一步發展?

 投票人數雖減少,但是投票的政治傾向大致未變,真正說明在香港選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政治上已成熟而堅定。這正是近年來香港社會政治化發展的結果,也是香港政治政黨化發展的一個標誌。

 政治政黨化有兩個重要標誌:一是政黨的人數不斷增加,一是政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擴大並不斷鞏固。就前者而言,至今,惟民建聯取得長足進展。就後者而言,民建聯、民主黨都有不俗表現。惟有這兩個政治團體在香港五大地方選區均有斬獲。公民黨在香港島選區聲勢一時無倆,但在九龍東和新界東選區無此風頭,在新界西和九龍西選區更是鎩羽而歸。公民黨領袖在選後記者會上表示將加強地區工作,就是要以擴大和鞏固群眾基礎作為該政治團體未來工作重點之一。

 然而,香港政治政黨化仍處於初級階段。因而,我將那些以「政黨」自居的香港政治組織稱為「政治團體」。無論哪一個政治團體都顯得領導層心有餘而力不足,既缺乏一批新人,也缺乏卓越領袖。

 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重挫以至其兩位素有聲望的領袖人物辭職以示負責。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說明政治殘酷。但是,只要該政治團體能夠從政治路線、政治作風、群眾工作等多方面深刻總結經驗教訓,扎扎實實地努力,必定能「東山再起」。堅韌是成熟的政治人物、尤其政治領袖人物必須具備的品格之一,也是衡量一個政治團體及其領袖人物是否有前途的尺度之一。

與中央關係:政治政黨化的關鍵

 可以預言,香港政治團體終將逐步演變成為現代政黨,這是由21世紀香港和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所規定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香港社會政治化、政治政黨化的關鍵是,「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國家、特區各政治團體與中央的關係。任何具體事物的發展都受一定的空間和時間條件所限制。「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香港社會政治化、政治政黨化不可逾越的界限,也是提供香港政治人物、尤其領袖人物以施展政治智慧和才幹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歷史性機遇。

 希望香港各政治團體在規劃未來發展大計時能夠首先考慮如何正確對待國家和中央,這是它(們)能否順利發展的不可或缺也無法迴避的前提條件。(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