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北京《炎黃春秋》雜誌的封裡刊頭,寫著四位顧問的名字,然後才是三十幾位編委,再有才是社長和副社長。編委之中,不乏曾在中央擔任領導工作的正部級幹部,如曾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的朱厚澤,中央國家安全部長的凌雲。至於四位顧問,更是資格老、影響大,都是享受正部級待遇的高幹。這個顧問和編委的隊伍,也是《炎黃春秋》能夠屹立不倒的社會基礎。
四位顧問:杜潤生、李昌、于光遠、李銳,均德高望重,他們四人都是中共十三大的中顧委委員。李昌早在中共八大便是中央候補委員,李銳是中共十二大的中央委員,這四人的革命歷史和在黨內外的聲望,都是無可置疑的。
這四老彼此都是老朋友,有的淵源甚深。李昌和李銳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同在延安中央青委工作,李昌和于光遠是一九三六年平洋學生南下工作團的戰友,解放後都是幹科學文化方面的工作,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甚至于光遠在捉拿「四人幫」的翌日得到消息,午夜步行前往李宅敲門通知。
解放初期,百廢待興,黨內高級知識分子不多。毛澤東曾說,共青團要出十個大學校長。就是說共青團的幹部年紀較輕,又有文化,主持大學便要在共青團裡尋找。當年只有一位清華的大學校長蔣南翔,他是清華出身。一九五三年,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周恩來總理笑著指著李昌說:「李昌同志,我看你也算是一個嘛」。後來便調李昌去擔任哈工大校長兼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