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這次神舟七號升空,雖然不是無纜式的「太空漫步」而是繫帶式的「太空行走」,但這次飛行準備充分,屬於滿載超負荷和更多太空科學實驗的飛行,預示著中國太空實力的躍進式提升,在航天實力上逐步接近和美俄並駕齊驅的水平。
9月25日晚間,「神州七號」飛船順利發射。這次飛行任務,一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二是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太空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家園,是人類突破自身認識限制和開闢更廣闊生活空間的必然選擇。和「冷戰」時期美蘇搶奪太空主導權不同,21世紀的太空探索具有普遍性的和平目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三的航天大國,5年實現了三大步的飛躍式前進。2003年的「神舟五號」實現了單人航天飛行,2005年的「神舟六號」實現了雙人飛行,「神舟七號」則實現了突破性的三人滿載和「太空行走」。更值一提的是,中國研發的飛天艙外航天服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耗資僅3000萬元,遠低於海外航天專家估價的1.2億元。此外,俄羅斯也為中國提供了海英艙外航天服,凸顯中俄兩國間的航天合作。
航天發展走自主穩健之路
就在「神舟七號」起飛前夕,美俄多代航天員也向中國同行表達了祝福之意。這也意味著,太空領域的真誠合作已成為當今時代主流。
和美蘇太空飛行所付出的慘痛生命代價和財產損失不同。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中國航天發展經歷了自主、穩健的發展之路。所謂自主,即中國沒有在外在競爭壓力下倉促上馬,而是在借鑒和吸取美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按照中國的航天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尤要者,中國在航天發展上有著舉國之力的體制優勢,更有30年經濟發展所積累的豐厚國力作後盾。而改革開放也給中國儲備了豐富的專業人才。這些實力優勢,和當年前蘇聯勒緊腰帶發展航天事業的尷尬有著天壤之別,也和美國摸著石頭過河,耗費海量美元燒錢式的航天路徑不同。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飛天模式是以一種有效但節約模式進行,體現了東方式的哲學和智慧。
曾有一位外國作家在評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時說:「這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太空計劃。他們每次向前邁進一大步,很少重複飛行。」此前美國《華盛頓郵報》不無憂慮地提到,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優勢正在喪失殆盡,太空流域逐步全球化。該報並認為,按照當前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航天軌跡,中國航天員將會第一個重返月球。俄羅斯媒體也預測,中國不久將會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更多美國智庫更認為,隨著美俄關係在地球上的惡化,接下來美國會選擇中國作為航天領域合作的夥伴。
擔負實驗任務 和平探索太空
如果說奧運的成功是中國向全球展示軟硬實力的一次宏大預演,「神舟七號」完成「太空行走」則是中國實力向宇宙發出的宣言。值得一提的是,考察中國走過的飛天軌跡,極少功利的企圖,其飛天夢想抱持著一個單純的目的,為了和平,為了科學,為了人類的未來。以「神舟七號」飛行為例,中國航天員的「太空行走」遠不及美國航天員太空漫步那般輕鬆瀟灑,更不會發出「我的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美式個性宣言,而是擔負著複雜的科學實驗任務。除了出艙、放飛小衛星,還要做艙外空間材料的科學研究和進行「天鏈一號」衛星數據中繼實驗。這些任務都極端複雜危險。這些科學任務,都和軍事無關,而是落腳於科學本身和民用領域。相較於美國航天探索幾十年在太空布下監視全球的大量軍事間諜衛星,中國顯然是聚焦在和平使用太空之上。
約瑟夫.奈在1990年代提出了軟實力概念,是對地球村關係多極化時代的醒世恆言。依傍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硬實力逞強坐大已經不合時宜,靠政治、文化和科學的軟實力實現全球和諧才符合世界潮流。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實力展現,恰恰昭示了人類用智慧征服未知世界的決心和勇氣。這恰如在奧運會上展示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一樣,是一種人文進取精神的體現。而且,中國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推進自己的太空實力,這無疑也提振了全球發展中國家的信心。(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