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防澇基本見效 治污任重道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02]

 羅湖口岸是世界上最大的陸路口岸,每年進出該口岸客流量已逾1億人次。但在1992年、1993年間,因為生態的破壞與洪災,羅湖口岸一年之中總有幾次要浸泡在水中。

城建過快 治水滯後

 這是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忽視自然規律帶來的惡果。林萬泉認為,深圳河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都發過大水,但那時的深圳還不發達,被淹了損失不太大。而且當年如果發洪水,被淹沒的速度相對較慢,雨水滲透到泥土裡,減緩了洪水積聚的過程。可是改革開放之後,農田、魚塘變成了高樓和堅硬的路面,洪水積聚的時間大大縮短,水流量猛增,在局部區域裡洪水的流速相應提高。

 目前,儘管深圳河的氾濫難題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深圳河的污染問題卻日益嚴重。林萬泉說:「因為規劃不合理,我們的生活污水每天都通過排污管直接排至深圳河。有關部門雖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治理深圳河的污染,但收效不容樂觀。」

深港出資 改善水質

 2002年6月,經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提議、國務院港澳辦批覆,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組職權範圍擴大,除繼續處理深圳河治理工程外,同時治理深圳河污染。從2004年起,深港政府共同出資,改善深圳河水質。

 深圳河的臭水,除部分來自香港的養豬業帶外,主要來自深圳7條河支流排出、帶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

兩地大學 研討方案

 如何治理重金屬污染,讓深圳河真正清澈起來,深圳先後出台了3種方案。第一是從海裡建隧道引入海水;第二方案是從深圳河支流引水,增加深圳河的整體水流量,但該方案的問題是,引多少河水進來也無法解決污染問題,因為其他幾條支流也已被污染;第三方案是邊治理邊排放,這個方案得到世界組織的認可,目前香港科大、內地北大、廈大、深港產學研基地環境研究中心等正在聯合研究方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