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田母神俊雄事件與中日關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3]

張智新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近來,中日關係最引人矚目的事件,莫過於一樁不大不小的文章風波:田母神俊雄事件。由於此事在包括中韓在內的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在日本國內仍餘波未消,值得深入觀察分析。

餘波未消尚未了結

 10月31日,日本地產商Apa組織的所謂「真正近代史觀」有獎徵文活動揭曉,日本航空自衛隊原幕僚長田母神俊雄撰寫的一篇文章獲獎(獎金高達300萬日圓,約合23萬港元),並被放到該企業的網站上。該文雖然不長,但其內容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如日軍侵華是依條約行事,因而日本不能算是侵略國家;七七事變是國民黨挑釁發起,日本是「被迫」捲入戰爭;日本應行使集體自衛權,並重整軍備;日本的歷史被抹黑,要重現其所謂「光輝」等。

 雖然日本防衛大臣當日下令就撤換田母神俊雄,但此事仍引起國際社會和日本在野黨的廣泛關注。不僅中韓兩國外交部門對其嚴詞抨擊,包括美聯社、BBC和《紐約時報》等在內的美歐各大主流媒體也及時報道並嚴肅批評。包括日本民主黨、共產黨等在內的在野黨由此發起對自民黨的猛烈批評,甚至聲稱將危及參院對《新反恐特別措施法》修正案的通過。日本各大媒體十多天也高度關注並追蹤報道,不少媒體還立論批判。

 在強大的內外壓力下,自民黨隨後作出處理:勒令田母神俊雄退休並退還退休金;防衛大臣濱田靖一等官員自我罰俸;首相麻生太郎、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等也予以批評。在野黨對此仍不依不饒,11月6日,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要求田母神俊雄11日到國會接受質詢,並聲言要修正自衛隊法,將軍隊高層人事權由內閣收回到國會。

軍人謬論危害更大

 眾所周知,日本國內否認並美化侵略歷史,主張行駛集體自衛權和重整軍備等論調的人,既非個別和少數,更非今日才有。此次田母神俊雄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之大的動靜,究其原因無外乎如下幾點:

 一來,田母神俊雄是軍隊高級將領,另外參與投稿的78人也是現役軍官,他們在歷史、重整軍備、集體自衛權等議題上的謬論,比之文官、媒體和利益團體等,無疑具有更大的危害。這決不僅僅是違反日本軍隊紀律的問題,也是讓日本政壇反對力量憂心這是危及「文官治軍」憲政原則的舉動,更是激發中韓等鄰國強烈不滿,甚至再度誘發亞洲乃至美歐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警惕和擔憂的大事件。

 二來,自民黨正處於人氣低迷、焦頭爛額的敏感時期,反對黨一直咄咄逼人、磨刀霍霍,此時出現這一事件,對麻生內閣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反對黨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自民黨也只好自覺及時滅火自救。

 更為重要的是,美歐輿論的空前關注與批評,以及中韓外交部門高調抨擊,也是岌岌可危的麻生政權無法迴避的外部壓力。就在日本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亟待與中韓等攜手應對的關鍵時刻,因歷史問題這類老話影響雙邊關係;特別是在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關於日美同盟戰略地位下降的傳言四起時,如果因個別官員的不當言論而刺激美國新領導人,對麻生內閣將是因小失大。

個中啟示值得深思

 透過這一仍在持續發酵的事件,足以對中國對日外交產生諸多啟示。

 啟示之一,不拘泥、不糾纏於歷史不等於漠視甚至無視歷史,放棄國內悲情意識不等於放棄對日本右翼的警惕和壓力。中國從民間到官方,從研究人員到外交決策、執行官員,都絕不可因為中日官方關係持續改善,而對其國內右翼勢力滋長掉以輕心甚至麻痺大意。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認識,絕不僅是純粹學術和認識論的問題,而直接關乎其現實政治和政策,直接關乎其能否堅持戰後的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在國內宣傳上可以適當引導和克制,但不等於任由錯誤史觀謬種流傳;在外交策略上可以張弛有度,但不等於在戰略上可以放棄這一議題。

 啟示之二,在批判、遏制日本錯誤史觀和右翼勢力的方略上,既要理直氣壯、據理力爭,更要擅於借力使力、隔山打牛或敲山震虎。透過這次事件可以看出,在這方面,可以「借力」的至少有兩方面的力量:一是日本政壇上國會、在野重要政治人物以及各類媒體的力量,借助其國會政治、政黨政治等平台,推動包括對華友好人士、左翼和中間政治勢力等對右翼施壓;二是美歐、亞洲鄰國等國家的主流媒體和政治力量,通過媒體公關、智囊公關、議會公關等活動,促使其加強對日本右翼勢力的關注、警惕和批評。

 啟示之三,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學習日本Apa等大企業的做法,允許、鼓勵、扶助國內包括民營企業、國營企業、都市類媒體、民間團體等在內的民間力量匯聚人力、物力、財力,在歷史研究、對日公共外交和輿論宣傳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盡早形成對日外交的另一條強有力戰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